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5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1年既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纪念,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55周年。缅怀孙中山及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关党的建设的一个或多个重要决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2022-01-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围绕入党誓词的“变”或“不变”,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2-01-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过程,“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从经济上把本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机会”,“控制经济信息的,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王公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财富的两极化,生产过剩,最后把世界各国都卷进经济危机中去。具有全球观念的少数精英人物和坚持民族主义的广大民众之间将出现冲突。

——摘编自张谊浩、陈柳钦《当代西才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综述及其反思》


提取材料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一观点拟出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予以阐述。(要求:列出提取的观点,写出具体明确的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史料
唐代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一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
宋代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
元代(大都)民物繁伙,若非商旅懋迁,无以为日月之资。
明代从水路进北京城或出北京城都要经过运河,运河是为运送货物的船只进入北京而建造的。他们说有上万条船从事这种商业,它们全都来自江西、浙江、南京、湖广和山东五省。

上表是唐、宋、元、明四个时期城市商业发展的部分史料。从其中任选两个时期,根据材料并结所学知识,简析这两个时期间商业的发展演变,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主题,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3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企业,是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企业。在近代中国,近代企业相较于西方出现的较晚,而且受到西方的影响,由于交通、经济基础和西方列强的影响等,中国近代企业分布极不平衡。


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中国近代企业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中国近代企业的部分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07更新 | 33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含义的历史演变

周代青铜器“何尊”上有铭文“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其意为武王灭商之后成周(今河南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汉代将汉朝所统治区域视为中国,《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魏晋南北朝时期据有中原之地的曹魏政权被称为“中国”,而蜀、吴两国亦皆以魏为“中国”。入主北方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政权也开始自称“中国”。
唐朝《唐会要》里曾多次将“中国”与“波斯”和“大秦”(东罗马帝国)并列。
宋元时期辽金元自称“中国”的记载有很多。部分汉族文人学士,认同其为“中国”。北宋与南宋也都自称中国,并认为“正统”。
清朝康熙晚年接触到大量西方国家的人员与事物之后,对臣子发出警合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感受其累。“中国”这个词得到了更多的运用。

——据来梦娜《论“中国”含义的历史演变》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1-23更新 | 401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的情况,提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全世界总数的25%,则这个国家就称为世界科学中心。15401960年间,世界科学中心在五个主要欧美国家转移。


——图文摘编自微博作者《世界科技中心模型》


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如图所示。请选择图中五点中任意一点的世界科学中心,判断其所属国家,说明理由(代表性科技成就),并分析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原因。
2021-11-21更新 | 357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东西方的“大分流”,学术界持有不同观点。

观点一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大分流:欧洲、中国及其现代经济的发展》中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逐渐开始背离,英国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中国则继续在集约型的农业道路上发展着。造成这种背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二是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

观点二王国斌和罗森塔尔合著的《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则提出,促使这两个发生经济大分流的,其实是她们的政治进程。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必须从中国和欧洲迥异的政治结构中去寻找。


评述材料中关于“大分流”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11-16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