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并用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2 .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阶段状况关键词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物种大交换、三角贸易、商业革命
第二阶段迅猛发展机器大工业、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第三阶段总体形成垄断资本、第一次世界大战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从上表中任选2个阶段,指出该阶段的起止年代,并补充相关史实,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进行论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4-02更新 | 466次组卷 | 34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材料

序号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概要
1921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和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
1922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3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1935瓦窑堡会议提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决定“人民共和国”口号替代“工农共和国”。
1937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1945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促进革命取得胜利的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革命胜利后党在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
1956中共八大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表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确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出序号,拟定论题,论据准确,逻辑清晰,阐述充分)
2022-03-17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据陶希圣研究,“孔子”曾有六个阶段的变化:一变为自由地主阶级向残余贵族争取统治的民本政治学说与集团国家理论;再变为取得社会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之帝玉之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孔子遂由此成为神化的伟大人格;三变而拥抱道教佛教,孔子又变为真人、至人及菩萨;四变而道士化;五变而禅学化;六变而孔子之经世济民的探讨失败,所留存者,伟大的孔子,为地主阶级与士大夫集团之保护神。

——摘编自唐凯麟《现代视域中的儒家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孔子”阶段变化的一点或数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2-03-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际上,我的确相信,欧洲人民于这场大战之后,将在中国这儿,找到解决战后文明难题的钥匙。我再说一遍,正是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价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的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而这种新文明的奥秘就是我所谓良民宗教。这种良民宗教的第一条原则,是要相信人性本身是善的;相信善的力量;相信美国人爱默生所说的爱和正义的法则之力量与效用。可是,什么是爱的法则呢?良民宗教教导人们,爱的法则就是要爱你的父母。那么,什么又是正义的法则呢?良民宗教告诫人们,正义的法则就是要真实、可信、忠诚。每个妇人必须无私地绝对地忠诚其丈夫,每个男人必须无私地绝对地忠诚其君主、国王或皇帝。在此,我想最后指出,这种良民宗教的最高责任,就是忠诚之责任。忠诚,不仅表现在行事上,而且蕴藏于内心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宋小庆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有论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识精英也是通过不断反思失败的教训来寻找新路的,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现状忽然使人们发现:我们学习的西方的东西都是表层的、肤浅的;西方的制度是建立在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之上的;而中国文化、中国的国民性是我们建立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障碍,唯有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彻底的、全面的改造,才能实现中国的富强。

——-高龙川《新文化运动与近代学习西方运动热潮的终结》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自行拟定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1-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8 .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以“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主题,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依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主要成就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点成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点成就间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点成就,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