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上海目前尚无世界遗产入选。如要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一项位于上海的、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或为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见证的文化遗产,你会推荐哪一项?(不限遗产种类)请对该遗产进行简单说明并叙述理由。
2021-09-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
线性文化遗产——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内的文化遗产族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等; 记忆遗产——世界范围内正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
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如下表:
遗产种类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
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记忆遗产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

请你以表格中的一项遗产典型代表为例,说明这一类型的遗产为何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
2021-09-09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百年大变局”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19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材料一   18世纪晚期,即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的统治已经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到19世纪中期,这种衰退迹象继续发展,中国已经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正是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成为影响中外历史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个更为重要的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

材料三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大国实行了几百年的强权政治,是中国为推动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平等而重要的成员,中国的命运已经和世界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影响中外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百年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演变?
2021-05-08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文明的转型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的重大变革推动文明转型。但在特定情况下,某些文明地区因冲突而逐渐转型。

材料一   几百年前……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二   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促成西方文明转型的因素。
(2)归纳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表现。
(3)有学者认为:“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 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 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清政府于 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近年来,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 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针对材料中的两种不同观点选择一个加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1-02-24更新 | 796次组卷 | 20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8年,住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市统治后期的诸侯王)墓中首次发现金缕玉衣,玉衣为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效服,一般用金缕,银缕、铜缕来缝制玉衣,在探究“刘胜金缕玉衣能否作为‘侯王僭越’证据”这一主题时,有同学搜集并整理了如下史料。

材料一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未见关于“玉衣”的记载。

材料二 记述西汉历史的《汉旧仪》记载,不仅皇帝的“玉衣”缝以黄金缕,而且诸侯的“玉衣”也“缀以黄金缕为之”。

材料三 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中只见“玉衣”,而无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的记载。

材料四 记述东汉历史《后汉书。礼仪志下》记载,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用铜缕。

材料五 截至2011年,两汉时期诸侯王墓葬中出土的玉衣统计数据如下表



请就“刘胜金缕玉衣能否作为‘候王僭越’证据”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并运用以上材料说明理由。
7 . 有学者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相继涨落。”请结合时代背景,以“社会转型”为主题叙述近代思想潮流的演进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