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15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2 . 唐前期的生机与活力是300多年“胡汉融合”的成果。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从制度层面看,隋唐在典章制度上的因袭和创置,主要渊源于三条线索。其一,北魏、北齐系。其二,南朝梁、陈系。其三,西魏、北周系。上述三系对隋唐的影响虽错综复杂,但毋庸置疑的是,隋唐制度传承因革的来源既非纯粹的汉族传统,亦非完全的胡人旧俗,而是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混合品”。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前期在中央官制和赋税制度上对魏晋南北朝制度的继承和创新。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从图书馆查阅资料,摘抄了以下历史人物的部分资料:①英国国王威廉一世②普罗泰格拉③德国宰相俾斯麦④马克思⑤马丁·路德⑥列宁⑦达·芬奇⑧美国总统华盛顿⑨《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巴黎公社委员)


依据上述资料,请你从中选取三个人物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线索清楚)
2020-03-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靡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19-08-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
5 . 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全片分别以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为主题线索,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在
A.千年巨变
B.中国新生
C.伟大转折
D.世纪跨越
6 .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7 . 建构历史时空知识体系,是应对高考历史考题的必需准备。历史时空的知识体系建构,不仅仅是同一时空下历史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关联知识、概括提炼时代特征、发现历史线索或发展规律。据此,以18、19世纪中外历史时空为例,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18、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史实(事件、现象等)。要求:外国6个,中国6个。
(2)在前面所列历史史实中,选出有关联的3到4个历史史实,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示例: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扩张,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注:照抄示例不得分)


(3)据所列史实,分别概括指出18、19世纪时期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
2019-08-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面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项史实,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主题是
A.新中国初期外交
B.外交关系的突破
C.新世纪外交成就
D.新型区域合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总体上看,我国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变迁基本同步,每当土地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的时期环境保护法制也会发生重要的转变。我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与土地制度一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上古至春秋时期是原始土地国有制时期,西周作为原始土地国有制发展的顶峰,其环境保护法制也同样十分完备。第二个阶段,从战国到唐代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时期。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国家赋税只与登记有制时期。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国家赋税只与登记在册的纳税、土地面积直接相关,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隋唐时期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的“虞部”在元代时被取消。第三阶段,从北宋至清代,封建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土地兼并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环境保护法制在清代中后期完全解体。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金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并分析环保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04-25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省级联考】新疆自治区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毕业诊断及模拟测试
10 .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往,很多学者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今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

材料三在近代前期,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此后的三十年,中国的近代化不断深化,收回了一些国家权益,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呈现一种曲折、缓慢发展的态势。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的目标未能真正实现。

-—孙占元《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综述》


(1)依据材料一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2)观察材料二所给图示,指出本时段(1850—1929),我国民族企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对应的历史事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及外部环境四方面分析此后三十年中国近代化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
2017-10-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