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船山(王夫之)生当明清鼎革之际,试图对引起当时社会变故、民族危机的内在因由予以学术文化史的全面考察和系统总结,以其为锻铸未来寻找新希望的种子。从对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维系与发展的角度,认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在宋代的承继者为张载,此即是中华正学的集中表现。侯外庐在《船山学案》中指出:“夫之先生的学术,比清初的诸大儒都要丰富多面……夫之先生的学术是清以前中国思想的重温与发展,他不但把六经别开生面地重新解说,而且从孟子以后的中国哲人多在他的理性主义批判之下翻案估定,所以他的思想涵盖了中国学术史的全部传统……”。

——摘编自王泽应《船山学的学术基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思想产生的条件。

2 .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就总统的任期更改(由“任期七年”改为只要“行为良好,继续任职”)进行投票,华盛顿投了赞成票。有代表提议,将立法机构推翻总统否决的比例由3/4降至2/3,华盛顿投了反对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华盛顿在宪法制度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B.华盛顿主张建立强大的行政部门
C.总统职权问题成为制宪会议争论的焦点
D.美国南方与北方间的矛盾较尖锐
3 . 当代学者认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了解当时的时代性尤为重要,美术作品的特点都与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以下对于近代名画时代性的解读最合理的一项是
A.《自由引导人民》再现了启蒙运动高潮时期的斗争场面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工业革命时代的两极分化
C.《日出・印象》对光与色的运用受到了科技进步的启发
D.《格尔尼卡》展现了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悲观绝望感
2021-08-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没有固定不变的种类和完美无瑕的形式,只有无止境的改变。有好与坏的标准,一种优秀的生物,是一个能在其他生物不适宜生存的地方在活的生命形式“适应性取代了美德”。对上述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B.体现了科学发展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冲击
C.该观点和理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重要成果
D.该观点对近代物理学说的发展影响巨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朝代时间朝代时间
约前2070—约前1600581年—618
约前1600—前1046618年—907
西周1046年—前771五代十国907年—960
春秋770年—前476917年—1125
战国475年—前221北宋960年—1127
221年—前207西夏1038年—1227
汉西汉
东汉
202年—9
25年—220
南宋1127年—1276
三国魏

220年—266
221年—263
222年—280
1115年—1234
晋西晋
东晋
266年—316
317年—420
1271年—1368
南朝420年—5891368年—1644
北朝439年—589清前期1636年—1840

解读《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围绕“国家统一与制度演进”,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1-07-07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1·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关于克伦威尔,英国人褒贬不一。大诗人斯温伯恩认为:“他就是个无棱无角,无魂无韵,既无能又无用还很愚蠢的垃圾!”而布特文学奖的获得者曼特尔认为:“他白手起家,却能越过各种障碍一层一层往上爬,先后担任财政大臣、掌玺大臣、首席国务大臣,并被封为埃塞克斯伯爵,最终到达权力的巅峰。他比大多数同时代人更为聪明机智。他懂经济,也懂人的心理。”以下解读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综合多人意见构建而成
B.曼特尔的评价比斯温伯恩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C.历史评价应以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为出发点
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考虑所处时代的局限性
2021-05-03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亦影响深远。改革是沙皇顺应时代之举,也是平衡国内派别之争后做出的最佳选择。改革《宣言》和《总法令》为改革造势和定调,补充性规约适时,适度地调整了改革方向和程度,力争实现带着土地解放农民的最初设想。然而,农民获得的所谓自由并不能解决土地不足、不沃的窘境,他们最终成为税高赋重的自由人。

——摘编自唐艳凤《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解读》

材料二   明治维新是幕末民族危亡时期日本社会的权力重组和权威重构。明治新政府内部的近代派与守旧派、近代派中渐进派与激进派之间经过长期权力角逐,逐步实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重置、中央集权体制的组织构建和社会阶级基础的根本再造,加之法律制度上和精神上的权威形塑,确立了以近代天皇制为载体的绝对权威。

——摘编自杨栋梁《权威重构与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作者评价这两场改革的视角。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改革的共同影响。
8 . 观察如图,图片上正中文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以下对该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图示共和国是无产阶级性质国家B.毛泽东思想是图示政权指导思想
C.该货币发行促进了国内经济交流D.图示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尝试
9 . 《人民日报》1949年12月18日发表社论称: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是中苏两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对于毛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会见,“表示极大的欢欣和兴奋,因为这是中苏友谊伟大前途的象征,这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斗争伟大胜利的象征”。有关中苏这次外交的正确解读是
A.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结盟B.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D.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完全契合
2021-09-06更新 | 714次组卷 | 18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钢铁业雇佣工人从50.9万人减少到19.6万人,其中六大钢铁公司雇佣工人从17.9万人减少到9.2万人。日本钢铁公司的职工人数在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10%。1976~1989年,欧共体钢铁工业职工人数减少到40万人。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A.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生产力严重下降B.经济全球化推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
C.发达国家经济“滞胀”现象严重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紧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