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出自张正明的《中国十大商帮》,他对中国几大商帮的经营理念和存在时间进行了概括。由此可知,商帮(     
商帮经营理念存在时间
徽商贾而好儒,财自道生明中期至清中叶
晋商义中取利,信誉第一明代洪武间至民国时期
山东重土乐安,诚实守信明末至民国初
A.人员构成以血缘为纽带B.行商经营强调义利并举
C.与新生产关系同步出现D.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程懋筠(19001957),江西新建人,天资聪颖,自幼谙熟国学,尤其热衷京剧、古典文学。1918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声乐。1926年,回国后在江西省立师范学校、南昌一中等学校教授音乐。1928年,其应征作品被选为党歌。1937年,正式确定为中华民国国歌。1933年,在南昌创办“音教会”,担任主任委员,组建合唱团,公开演出,号召民众团结抗日。19334月,创办《音乐教育》月刊,面向中小学教师,普及音乐知识,解决音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抗战期间,组建“抗敌歌咏话剧团”等,发表抗日救亡作品,报道全国各地的救亡活动。此外,程懋筠先生还谱写了《中央大学校歌》《正气中学校歌》等众多校歌,1957年,病逝于南昌。

——摘编自何卓《程懋筠中国近代音乐之历史贡献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程懋筠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懋筠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君武(1881717日-194081日),出生于广西桂林,是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马君武少年时深受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影响,认为非精研西学,不足以致中国于富强。1899年,他考入广西体用学堂,开始接受西方近代科学文化。1902年,马君武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并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后参加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马君武一向主张创新,反对拟古,写了大量鼓吹新学思潮和爱国主义的诗,多收入《马君武诗集》中。1924年,马君武开始淡出政坛,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业。1927年初,马君武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之邀,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开广西高等教育的先河。马君武提倡西方科学教育,为了弥补国内科学技术缺陷,广西大学开办了许多国内稀缺专业,机械系、电机系、土木、农学等师资教学力量雄厚。马君武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起被时人誉为“北蔡南马”。

——摘编自周川《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辞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君武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君武取得上述贡献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中叶以后 ,不仅私人海外贸易势力直接冲击着明代的市舶制度,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亦直接瓦解着市舶制度所维系的朝贡贸易体系。明代后期将打击走私贸易的防海机构——海防馆改为肾饷馆,饷税制度的出台是我国关税制度上的一大进步,推动了海外贸易管理由市舶司制度向海关制度转变。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在福建设立闼海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分别在广东、江南两省设立粤海关和江海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又在浙江设立浙海关,从此海关制度代替了历代的市舶制度。海关口岸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转站,它的设置,为沿海省份开辟了广阔的商品流通渠道,加快了沿海省份商品经济繁荣的步伐。

——摘编 自彭巧红《明至清前期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建立海关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建立海关制度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甲午战争失利,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转折点。相较于“专用西法”的日本军事的飞速发展而言,中国无疑已经落后了。迫于内外压力,1901年光绪帝下诏宣布:“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著即一律令永远停止。”张之洞主张通过仿效开办军事学堂,大量培养中下级军官,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编练新式陆军之际,兴办起一系列随营武备学堂。这一时期的军事学堂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政、混乱不堪的局面,军事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为了统一各学堂的学制和教学,清廷开始着手建立军事教育管理机构及军事教育体系。为了满足新军扩编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清政府广泛设立新式军事学堂,并积极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辛亥革命前,军人的文化知识和军事教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军人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已经登上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

——摘编自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军事教育改革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国基本上是处于英、俄、美、法、德、日六大强国的联合控制之下。大战的爆发,则使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力量对比和争夺权益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成了亚洲唯一强大的力量,一定程度摆脱了欧美列强的牵制和竞争。

当时统治中国的袁世凯政府虽已控制了全国多数省区,但根基并不巩固。欧战爆发之初,为逃避日本的侵略,袁政府也试图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一些应变措施:始而宣布局外中立;继而提议限制战区;又曾秘密同德国谈判收回胶澳;后来还与虎谋皮,要求中日共同出兵攻打胶州。但这些努力,由于得不到其它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之下,无不被迫撤回原议。

19141031日开始,日本及英国共同攻打当时由德国控制的青岛,至117日结束。日本获胜,占领青岛。

——摘自黄尊严《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动因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德国宣战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19更新 | 667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其鉴(1893—1928),广东广宁人。他是五四运动时期广东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周其鉴等在广州开办“爱群通讯社”,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党的领导和周其鉴等的努力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新学生社”相继成立,团结教育了广大青年。1924年4月,周其鉴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广宁开展农民运动,对地主豪绅的反革命活动采取了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革命措施,先后取得了潭布之战和螺岗大捷。他奉命组织广东农军并任副总指挥,后又奉命率农军北上武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以后,率农军从湖北转战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党又派周其鉴重返北江流域领导农民坚持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1月,在清远牺牲。

——摘编自元邦建《周其鉴与广宁农民运动》


(1)简述周其鉴参加革命活动的历史背景。
(2)概括周其鉴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光地(1642-1718),福建泉州安溪县人,是康熙朝的重要辅臣。耿精忠公开叛乱后,李光地密上《蜡丸疏》,向朝廷献破敌平叛之策。李光地还力排众议,建议康熙帝抓住有利时机,出兵统一台湾。康熙帝亲政后,李光地作为重要辅臣,积极进言献策,并在康熙帝的支持下付诸实践。李光地把禁革卖官与整饬科场看作防止吏治腐败的两件大事,在他的坚持下,卖官、科场舞弊等问题得到了积极解决。李光地力主废除满族特权,实行满汉法律平等。此外,他制定的“轮蠲法”得到采纳,成为康熙朝息养生民的重要措施。李光地任直隶巡抚期间,负责治理子牙河和永定河水患,取得成功,且所采取的以疏导浚深河道为主的经验,被推广于黄河和淮河治理。李光地受命编纂《朱子全书》《御纂性理精义》等书,既是清政府维系社会人心的工具,亦促进了满族汉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延续。

——摘编自苏黎明、林华东《全球视野下的李光地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李光地得到康熙帝重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李光地的主要贡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冲破了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把晚明中国带进了“全球化”贸易的新潮流。15世纪末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占领印度西海岸的贸易重镇果阿,随后又占领了马六甲和香料群岛。1557年后又以“租借”的手段使澳门成马一个贸易基地。这样葡萄牙以澳门为中心进行转口贸易,把中国市场卷入“全球化”贸易的网络中,使中国经济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新格局。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瓷器等商品,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随之而来的西班牙人把运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运往墨西哥。随着“马尼拉大帆船”的蓬勃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与丝织品以及棉布,主要来自太湖周边的长江三角洲,这种外向型经济,必然带动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海外市场刺激了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就业机会与货币所得大量增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引入中国,丰富了食物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后,达到7.2亿;1800年前后,已经突破9亿。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贸易的特征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和马铃薯物种交流的传播路径,并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哪个角度考量一个国家兴衰?扼要说说你的依据。
2021-11-04更新 | 282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