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支持下,河北省一些民俗体育得到挖掘继承,其中井陉拉花1957年进京参加了“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一些艺人将空竹搬上舞台,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杂技表演项目。受政治环境影响,“文革”期间河北民间民俗体育受到严重打击。如在邯郸市流传了600多年的民间活动“彩布拧台”因“破四旧”被迫中断,与民间信仰、庙会相关的民俗活动,诸如高跷、狮舞、龙灯、武术,寸跷、旱船,更深遭破坏。改革开放后,河北省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充分展示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秋千、射弩、陀螺、武术、民族式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有些民俗体育活动,如跳绳、打沙包、竹竿舞、象棋围棋甚至走进了学校课堂。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代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着传承人减少、参加者兴趣减弱、资金缺乏等问题。

——摘编自李静体、武建征《近代以来河北民俗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启示》

材料二   将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才能更加适应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鲜明个性的转换,一是“实用主义”的现代转换;二是“天人合一”理念的现代化转换。创编当代文艺作品,以当代人物形象演绎传统文化精神或以古代人物形象演绎当代人文精神。如电影《英雄时代》、电视连续剧《大境门》等,通过现代化传媒让承载传统文化走入现代人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符合河北自“胡服骑射”所创立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变革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精神,我们需要结合时代精神,树立河北人民自由与平等的意识,强调大局意识和共享意识,继续秉承宽厚坦诚的朴实民风、“燕山月下多狼烟”的为国赴难的自觉传统以及“舍生取义”的燕赵气节。

——摘编自李智深等《浅议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河北民俗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换的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西汉时期,中日贸易开始出现。这一时期日方来华朝贡,中方回礼馈赠。民间贸易是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以简单的物物交换进行,但输入日本的先进生产技术给日本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到隋唐时期,中日间使节往来频繁,派唐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官方贸易,这使大唐的先进文化全面而系统地输入日本,两国的官方交往形成了第一次高潮,当时官方贸易据主导,并呈现鼎盛的局面,直到唐末才随遣唐使的废止而衰微下去。

五代、宋元时期,中日政府交恶,官方贸易大为减少。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展较快,中日民间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的药材、珠宝、铜钱、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同时日本的时绘、扇子、刀剑等也深受国人的喜爱。明朝时期,明廷出于消弭倭寇的政治目的,日本出于获取利润的经济目的,中日间官方贸易再次复苏。明后期,倭寇祸乱日益严重,中日官方贸易终于在嘉靖年间彻底终止,同时明清政府厉行海禁,德川幕府后期也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致使两国的民间贸易也只能以走私这种畸形方式表现出来。

——摘编自黄尊严、王芳《浅议古代中日官方贸易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日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日贸易的意义。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监督政府(内阁)等权力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权。从法律角度讲,英王是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但实际上其活动是属礼仪性的,只是形式上履行批准手续。英国首相本人首先是由选民选出的下议院议员,然后经本党议会党团选举成为政党的领袖,如果他领导的党在大选中获胜,他就能被女王任命为首相,因此,政府首脑既控制内阁又控制议会。而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多种角色的领袖——国家元首、党的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政府首脑和主要的立法创始人。总统的产生是先由各选区选民选举“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团”选出总统,总统选拔的政府人员,需由参议院批准,但总统所领导的党不一定在参众两院成为多数党。

——摘编自董海岭《浅议英美两国议会与政体的区别》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各地选举条例规定,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赞成抗日与民主的地主、富农、资本家以及国民党人士,均享有同等的权利,既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参加各级权力机关参议会的选举,又都有被选为人民代表参议员和公职人员的权利。所有选民不受性别、职业、财产等限制,各级参议会名额和人民代表的产生均以一定人口数为基础,即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相等。在陕甘宁边区,相比于土地革命时期,各级参议会的参议员一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即自下而上,全部实行直接选举。抗日根据地所实行的选举制度,使人民群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创造出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政治局面。同时,影响与推动了全国特别是战后的民主运动,具有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

——摘编自丁俊萍《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民主政权选举制度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西汉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国家便开始定期晋见汉朝设在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的官吏,从而揭开了中日官方贸易的序幕。这一时期的中日贸易是一种偶然的、非定期的往来,且以简单的物物交换进行,但输入日本的先进生产技术给日本社会注入了新的血液。到隋唐时期,中日间使节往来频繁,遣唐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官方贸易,这使大唐的先进文化全面而系统地输入日本,两国的官方交往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由于日本当时的商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中小商贩还不具备来华贸易的实力,当时,官方贸易仍据主导地位,并呈现鼎盛的局面,直到唐末才随遣唐使的废止而衰微下去。

五代、宋元时期,中日政府间的外交关系断绝,影响和制约了官方贸易,由于元朝时发动征日战争,官方贸易受到冲击而大为减少。但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展较快,出现许多专业商人,随着日本国内庄园经济的发展,日本出现了许多以庄园为依托的秘密贸易港,中日民间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中国的药材、珠宝、铜钱、书籍大量输入日本,同时日本的莳绘、螺钿、水晶、扇子、刀剑等也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明朝时期,明廷出于消除倭患的政治目的,日本出于获取利润的经济目的,中日间官方贸易再次复苏。明后期,倭寇祸乱日益严重,这成为明廷的沉重包袱,中日官方贸易在嘉靖年间彻底终止,同时明清政府厉行海禁,德川幕府后期也先后五次颁布“锁国令”,致使两国的民间贸易也只能以走私这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

——摘编自黄尊严、王芳《浅议古代中日官方贸易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日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日贸易发展的历史意义。
6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某校集邮小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收集的邮票。

A中共一大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中共七大纪念            D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注意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将协商融入政治生活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通过有效协商开展合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协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1945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达成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共识,从此“政治协商”承载了国人对战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下和平建国的美好愿望。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协商会议虽未落地生根,但这种集众家之长、和平协议国是的传统却被中共和民主党派继承下来,并在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发扬光大,直至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摘编自张晓《浅议中国的协商民主制度》

材料三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年记

年代主要内容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厂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12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请把材料一邮票画面反映的事件发生地填入中国轮廓图的相应位置(写字母)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依据材料二简析中国共产党实行协商民主的意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别指出①“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和②“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的历史事件。
(3)阅读材料三,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2022-1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台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1月,清朝统治集团迫于统治危机进行了为期十年的“新政”。晚清的统治阶层始终固守君主专制制度,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富国强兵”,而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希望通过多领域、宽范围的改革措施来达到迅速缓解矛盾、重振权威、巩固皇位的目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国库亏空,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实行,筹集资金的办法以强制捐献以及巧立名目的税收等惯用的方法来对百姓进行搜刮,老百姓生活更加艰难。纵观晚清70多年历史,清王朝有很多改革自强的机会,即使有一定程度和范围的改革,也很快会被整个统治集团的专制政治情性所淹没,最后不了了之。

——据董自稳《浅议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978GDP总量仅3624亿元,2007年已达到246619亿元,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2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居民收入从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4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7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已覆盖4亿多农民,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摘编自王俊骏《筒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宝贵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并简析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2022-12-0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向人微笑了! 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如亮丽的玫瑰刺破了午夜的黑暗与沉寂,给人们的心注入一缕芬芳与希望,成为欧洲人结束中世纪漫长痛苦生活的标志。

——《人性的觉醒与写实风格的复苏——浅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油画》

材料二   马丁·路德改教时,大力提倡四大原则:“人人为祭司、人人有召命、人人是管家、人人有圣经”。他认为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而上帝对人的呼召也是平等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为突破欧洲中世纪的黑暗,迎接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精神”的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
2023-09-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普通高中2022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冲刺信息卷(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