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为巴黎拉雪兹公墓中一段残墙的照片,人们称这段墙是巴黎公社社员墙。这段残墙(     

巴黎拉雪兹公墓
A.属于图像史料范畴B.用于纪念普法战争
C.可以用来研究国际工人运动史D.见证首次无产阶级专政的胜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项目看,西方社会保障基本囊括了生、老、病、死、伤残、子女等所有项目。其资金来源于社会的多个方面,雇主、雇员和政府按一定比例承担(工商保险除外),管理体系的主力是企业、地方政府,国家仅仅起辅助作用。在社会保障之内的公民不需要提交中请,社会保障会依照法律规定为公民自动提供保障,提供者也无常进行选择,从而使社会保障成为公民的一项绝对的经济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遇到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养老保险资金增加,加上失业救济费以及各项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支出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负担。其次,社会保障规模日益膨胀,影响了劳动者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经济效率下降;经济下降无形中减少了社会保障的来源,进而社会福利减少,又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最后,社会保障规模的扩大,带来社会保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增加,最终使得社会保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降低了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效率,加大了经营风险。

——摘编自李虹《市场经济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借鉴》


(1)据材料,概括西方国家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意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3 . 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开始广泛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与隔离政策,指出美国黑人遭到残酷压迫,在现存政治体制下,没有任何改善自身地位的希望。苏联大力声援美国黑人应进行持续的斗争。这反映了该时期(     
A.种族问题成为冷战宣传话题B.苏联试图改善美国黑人地位
C.美国黑人尚未取得公民权利D.苏联极力虚构美国种族问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代耕地与粮食种植情况统计(部分)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2.35.723.856.427.210.714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94949090908585

材料二   对粮食安全的衡量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粮食的总供应量充足,二是能够使所有人获得需要的粮食。在传统社会,农业的收成主要依赖于自然因素,一旦气候变化,就会对粮食产量进而对粮食安全形成较大的影响。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粮食产量的高低。在同一时间,有的地区粮食丰收却“粜售不出”“粮价低贱”,而另一地区则因为粮食歉收而人们“食不果腹”。同时,在古代阶级社会里,无地少地的农民因封建剥削制度的影响而在粮食分配中处于弱势,最易发生粮食危机。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烟草已被广泛种植。它不仅在萨满教的宗教实践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印第安人的重大仪式,如祭拜祖先、庆祝战争胜利、缔结和约、庆祝丰收以及成人礼等重要场合被赋予神秘的魔力,美洲烟草文化逐渐形成。16世纪初欧洲人开始接触到烟草,但将烟草视为野蛮的象征而不屑一顾。随着烟草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改变了对烟草的轻视。16世纪后期英国女王近臣雷利将烟草引入上流社会,吸烟成为富有的精英士绅阶层的文化符号。17世纪中期欧洲中等阶层逐渐形成,烟草文化从上层社会传播到了中等阶层。中等阶层赋予了烟草新的意义,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用品。在此后两个世纪里,烟草文化传播到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中。巨大的市场需求,驱使欧洲人在美洲广泛种植烟草,建立烟草工厂,产品不仅供应欧洲,还大量出口海外,这对欧洲的殖民主义事业非常重要。随着烟草的普及,欧洲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烟草文化,英国的烟斗文化、法国的鼻烟文化和西班牙的雪茄文化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有识之士认识到烟草使人上瘾有害健康而抵制,但烟草仍然风靡了欧洲,实现了对欧洲的“征服”,成为美洲“回馈”欧洲的文化产品,这也是“哥伦布大交换”的典型案例。

——摘编自荆玲玲《近代早期美洲烟草文化的欧洲化》

综合材料信息,以烟草为主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苏联撤回对华援建项目,在财政上给中国施加压力,在中国边境策动叛乱威胁中国主权。而美国舰队侵入中国领海,联合中国相邻国家形成包围圈。为保证中国工业的安全发展,并打下坚实的战略后方,1964年到1978年,我国在隐蔽性好的多山的中西部进行了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代表着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

三线建设者从城市来到落后的山区,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而奋斗,在技术条件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坚守自己的岗位,创造出“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成果,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三线建设时期,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追求技术极致的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为国家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信仰,激励着三线建设者将个人与社会相融合,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晓飞《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中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原因和意义。
(2)据材料概括三线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5年12月,毛泽东批评了党内长期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狭隘关门主义思想,并指出在今天的时局下,民族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即使在地主阶级买办营垒中也不是完全统一的,统治者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这个缺口对于人民革命却是有用的。在此,毛泽东意在(     
A.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结束“左”倾错误思想领导D.分化和瓦解统治阶级的营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76年京师同文馆制定的八年课程:前三年学习语文及西洋史地,第四年授以算学、代数,第五年为几何、三角、博物,第六年为实用重学、微积分、测量,第七年为化学、天文、地质矿务,第八年为政治、经济、国际法。该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推动西式教育普及B.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满足洋务运动的人才需求D.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中所列内容为古代中国赋税政策的概况。这些政策旨在(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行“初税亩”
秦汉征收田租、户赋和口赋(人头税),严厉处罚“匿田”行为
唐宋唐后期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未王安石行“方田均税法”
明清明“一条鞭法”即征收货币地租;清“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A.缓和封建土地兼并现象B.理顺国家财政治理体系
C.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实现生产要素科学配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为宋朝部分文学作品内容摘录。这可以用于研究宋朝的(     
作者作品摘录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秦观《春词绝句五首》懒读夜书搔短发,隔垣时听卖饧箫
孔武仲《旅枕》萧条过百五,犹有卖花声
A.科举制度B.酿酒技术C.商业广告D.娱乐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