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西周王室举行锡命礼主要用于册封高等级贵族,从发掘出土的金文记载来看,王室之锡命礼极为频繁;春秋初期,王室之锡命礼遽然减少。这-变化反映出(     
A.金文的使用不断减少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
C.选官制度的急剧转型D.传统政治秩序日益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62年4月,李鸿章奉命率军至上海围攻太平军。他看到西方军队队伍雄整、器械精良,便密令全军将士注意学习西人秘法,“若学得一两件为处,军事及通商皆有小益”。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晚清士大夫的政治观念发生变化B.内忧外患激发地主阶级自强心理
C.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末时局的影响D.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2023-11-1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算经之首”。其中第一章《方田章》主要是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问题,但却出现大量“非方形田”的计算。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影响数学发展B.汉代教育重视科技人才培养
C.土地是政府赋税征收的重要依据D.中国古代数学重视农业发展
2023-11-17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开设女子学堂虽然是西方资本主义进行文化侵略的一种手段,但客观上却促成了中国少数妇女开始接受文化思想教育,成长为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康有为在《大同书》中阐述了妇女问题,提出废除家庭婚姻契约,并于1883年发起“不缠足会”。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倡大力发展女子教育。谭嗣同主张女子和男子一样有受教育的权利,支持女子做一个独立、平等、自立的人。他还把妇女问题看成封建纲常总体的一部分,矛头直指封建宗法制度和统治阶级。梁启超在189712月刊出的《上海新设中国女学堂章程》成为创办女学堂的蓝图。18986月,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后更名为中国女学堂),在上海开办,收女学生20.提调、教习、帮办等都由妇女担任女学堂的教习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从事教育工作的妇女。然而,随着后来百日维新的失败,中国女学堂仅办学一年多就被迫关闭,“不缠足”运动也中途夭折。

——摘编自徐静《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指出维新运动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维新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
2023-11-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2023-11-14更新 | 1694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将全国人口依职业、宗教、民族等标准,编入诸色户计之内,世代承袭,不得任意变更。大瘐(今江西大瘐)有何衢亨与光龙两兄弟,初定籍民户,均输纳税。不久,二人均试中儒选,编为儒户,免其徭役。由此判断,元朝(     
①实行户籍分类管理制度   ②所有户计均需承担赋役
③一定条件下可变更户计   ④户籍更改激化社会矛盾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历史上 “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濮王应该作为 “养父仁宗的堂兄” 来对待,还是作为“英宗皇帝的生父”来对待的讨论, 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用现在的价值观看,这简直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争执。但是,在近代价值观以前,濮议本身,一直被反刍和议论。下列关于濮议的历史价值, 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A.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
B.由于年代久远,事端繁复,此类历史争论在今天看来都不值一提
C.议论重点不应放在争论的本身,而是应放在说明造成争论的缘由
D.历史争论须史料确证,如无实证,搁置争议,留待后人评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英国有了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英国的福利国家体制,终于得以在这样的基础上稳定下来。二战后,英国历届工党、保守党政府都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在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及需求管理等方面形成妥协,遵循“中间道路”,奉行“共识政治”,在二战结束后的若干年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英国步入了“丰裕时代”,并建成了“福利国家”。

——摘编自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1951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养老基金来源、职工领取养老金年龄和退休金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195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这实际上将城镇养老制度分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二者在养老基金来源、退休待遇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然而,1958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写明该暂行规定适用于国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员工,表明分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统一了起来。农村养老制度的建立则以农业合作化制度与农村合作社为基石,《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均提到农村合作社对于社内缺乏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的社员要做到“五保”。

——摘编自邓大松、李芸慧《新中国70年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基本历程与取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建成“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与完善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1世纪以来,欧洲的城市纷纷设立市政会,制定了城市法、市场法。后来城市商人还主导组织了许多城市联盟,如汉萨同盟等。这些城市同盟在不同程度上享有征税、铸币、设立度量衡、招募军队、缔结同盟和发动战争的权力。这反映出(       
A.欧洲城市自治渐成趋势B.商业发展导致王权削弱
C.欧洲国家主权意识增强D.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下游带来了一层厚厚的淤泥,农夫只要用简单的工具,例如鹤嘴锄和运土的篮子,就可以挖掘灌溉网,修筑拦水的堤坝,或开凿沟渠,排干低地沼泽的水。这主要说明古埃及(       
A.农业灌溉技术发达B.农具更新的速度缓慢
C.农业实行统一经营D.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