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春秋中后期,楚大夫申叔时在被问及如何培养太子时,强调应让太子掌握《春秋》《诗》、礼、乐等方面内容。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谈到“我的先祖祝融乃高阳帝(即黄帝玄孙颛顼)的苗裔”。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楚国(       
A.霸主地位获得诸侯认可B.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C.私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2023-12-3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曾言:“殿前试士始于唐武后。然唐制以考功郎中任取士之责,后不过下行其事,以取士誉,非于考功已,试之后再试之也。” 武则天于永隆元年(680年)“始以文章选士”,但这只是皇帝代行吏部主考官之职。而且,在《新唐书》中有记载:“随其人主临时所欲”,仅武则天这一次,只是偶尔为之。

——摘编自徐连达《隋唐史与政治制度研究论集》

材料二   宋太祖时期,殿试依然沿用了唐朝诗、赋取士的传统做法;太宗时期,在考察诗、赋的基础上,增加了试论;神宗时期,一改以前诗、赋、论三题的办法,仅试策一道,限千字以上。宋代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选定试题、临轩策士、审定状元等前十名名次。自此,殿试制度确定下来,为后世历代所沿用。对于宋朝的士子而言,凡是参加过殿试,就能以“天子门生”自居。这些天子门生常常能得到皇帝赐宴、赐诗、赐物等隆重礼遇。这样一来,宋朝的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倍加看重而趋之若鹜,把参加科考看成是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薛亚军《拯弊与集权:唐五代覆试及其与宋初殿试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唐宋殿试形式、内容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殿试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2023-12-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豪放纵逸的李白在其许多作品中融入了道教思想的元素;沉郁顿挫的杜诗,则以儒家学说的积极方面为其创作基础;而王维、储光羲等人的田园山水诗,又常常流露出佛教“静”“空”思想的痕迹。这一现象(     
A.表明儒家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得益于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
C.凸显了诗歌创作世俗化倾向D.反映了唐朝国内政局的变动
2023-10-26更新 | 418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元高级中学、大丰区新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朝气蓬勃的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隋唐文化显示出无所顾忌的宏大气派。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泳寄,略无避隐,创造出一个全民族诗情郁勃的时代,胡舞龟兹曲风靡长安,洛阳家家学胡乐。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的现象亦不罕见。南亚的历法、中亚的乐舞、西亚和西方世界的医术及马球运动等,如同八面来风,一涌而入。阎立本、吴道子等著名画家从佛画的绚丽色彩与宗教题材中汲取营养,大大提高了民族绘画的技巧与表现力。与此同时,隋唐文化向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逐渐形成一个以中国本土为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概括隋唐文化气派宏大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文化的独特贡献。
5 . 南宋时,江西有府州县学76所,浙江74所,福建56所,数量和密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至于进行童蒙教育的乡学、私塾,更是处处可见,数不胜计。农家子弟金榜题名者不乏其人,“三岁能言诗”、“七岁能成诵”的神童也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南宋政治中心在南方,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C.经济重心南移,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理学的兴起,儒家士人积极投身于基层教化
6 . 金世宗时建立了专为女真子弟入仕所设的女真进士科,并单有一套比汉人容易的考卷及录取规则。女真进士科包括策论、诗、赋三场。重在策论,须用女真文字成文。这一措施旨在(     
A.转变人才选拔的标准B.扩大政治制度的开放性
C.推动女真族全面汉化D.巩固女真族的特权地位
2023-11-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03年,晚清白话文运动以白话文写作为主要手段(工具),以白话报刊为主阵地(载体),民国初年迅速蔓延至白话教科书、白话告示、白话宣传品等,自然也包括白话小说、戏曲、通俗歌诗等文学体裁。这说明清末民初(     
A.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文学革命B.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日益深入
C.各种进步势力达成改革共识D.有识之士注重对国民的思想启蒙
2023-05-21更新 | 595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假期检测(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7-17更新 | 5222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杜牧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写道:“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朝廷用文治,大开官职场。愿尔出门去,取官如驱羊。”该诗反映出,唐代(     
A.首开文治的模式治理国家B.科举制对世风具有导向性
C.官员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D.读书与做官开始有了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很高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这说明,唐代(     
A.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积极开发B.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D.政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