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9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略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2024-06-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2024-06-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康德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反映了启蒙运动(     
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B.肯定人的欲望
C.是人文主义的发展D.歌颂自然人性
2024-06-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中枢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A.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B.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D.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2024-06-0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则事无不治。”这表明张载主张(       
A.建立世族制度B.重视世俗社会教化
C.推崇道德理性D.运用宗法治理社会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     
A.人文主义思想鼓励欧洲人冒险精神B.近代科学革命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D.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7 .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此后开辟的中外交通路线称为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4-05-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材料四: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2)材料二出土文物实证了秦始皇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与哪项措施有关?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汉朝设置的机构名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突出的历史特征。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诵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着唐服。同期的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中国文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此最全面的解读是(     
A.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B.唐文化从多方面影响着日本
C.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D.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
2024-05-3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我国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句话说明科举制度(     
A.刺激考生读书举士的热情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D.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