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94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95年至2001年我国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单位:亿元)。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出口交货值直接出口值自营出口值
1995年623553941051
2001年959978554046
A.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B.确立了农村经济改革目标
C.外贸经济结构趋向于合理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024-01-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2 . 20世纪80年代,在中东问题上,中国政府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抨击以色列扩张政策。同时,针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冲突,中国分别向两国表达了尽早实现停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的意愿。这表明中国(     
A.认真贯彻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B.倡导全球治理机制变革
C.积极维护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D.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发展
2024-01-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3 . 早在1950年,我国就曾拟定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案,但由于当时中国个人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个人收入分配中存在一定的供给制成分,因此直到1980年新中国第一部个人所得税法才得以颁布。可知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确立,主要是因为(     
A.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B.居民贫富差距悬殊
C.个体私营经济地位确立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
2024-01-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4 . 1937年初,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经理朱博泉说:“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每一件都使我们有理由说经济状况开始表现出明确的复苏迹象。中日关系的紧张等政治困难对金融活动的影响,在上海金融市场的水面上仅仅泛起了一阵涟漪。”这里所说的“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B.列强陷入危机放松对华侵略
C.国际经济秩序趋于稳定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2024-0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5 . 20世纪20年代起,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式金融机构如信用合作社等,逐渐涉足农村借贷。下表呈现了当时苏南三地信用合作社与旧式金融机构(农业仓库、典当)的利率统计以及和当地高利贷最低利率的比较。据此可知(     
A.高利贷退出了农村借贷市场B.农业经营完成了市场化转型
C.传统信贷仍然受到农民欢迎D.农村金融近代化的历程艰难
2024-01-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6 . 清朝前期,康熙帝曾组织全国性地理测量,历经三十余年,绘制出《皇舆全览图》,乾隆帝两次派人测绘新疆等地,最终绘制成《内府皇舆全图》。这表明当时(     
A.近代民族国家疆域观念已经成熟B.政府重视边地管辖
C.内陆边疆危机得到了合法的解决D.严格控制对外交往
2024-01-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7 . 明清时期,除了江南地区,棉花种植和棉布生产基本脱节。 作为全国最大的棉布生产地区,江南每年都要从华北、湖广等地区购入大量棉花。而作为植棉区的山东、河南等地,因不善织布,每年则从江南大量购进棉布。据此可知当时(     
A.植棉织布形成完整产销体系B.北方生产技术严重落后
C.区域联系带动长途贩运发展D.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2024-0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8 . 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多为当时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主要涉及百姓户籍、租税赋役、钱谷物资、兵甲刑狱、交通邮驿、祭祀教育及医药卫生等方面。这反映出秦朝(     
A.严刑峻法B.强化基层治理C.赋役沉重D.追求地方自治
2024-01-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材料二   1805年—1850年,伦敦人口从100万增至250万。据统计,1857年,伦敦每天直接将各类生活污水排向泰晤士河下水道的事例近150 条。泰晤士河两岸的工厂也大多将污水直接排向泰晤士河。每逢海水涨潮,污水与垃圾不但无法排海,还会倒灌进伦敦。1858年6月笼罩整个伦敦的“大恶臭”便与此有关。1858年8月2日,伦敦市议会扩大了大都市工程委员会的权力,授权它尽快实施并完成改善伦敦主下水道工程。工程师依照伦敦地形,设计三条主干道,将污水引导至泰晤士河出海口排出。 此外,出海口处还加设了水泵站,每日海水退潮时水闸打开,污水顺潮势被海水冲走。这一工程有效缓解了泰晤士河的恶臭现象,至今仍然在发挥作用。

——摘编自苏禾《泰晤士河百年治污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伦敦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及为此采取的应对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城市化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2024-01-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宋,中国古代夜市脱离夜禁羁绊,首次以官方认可的身份跻身于市场行列,较广泛地分布于北方、东南、川蜀(川陕)、荆湖、闽广五大区域市场的各级城镇。 宋代的夜市,突破了之前以酒楼、茶肆、歌馆为主要载体和以日市延伸为主的传统夜市形态,勾栏瓦舍、街市固定店铺与流动摊贩的组合成为与传统夜市形态并驾齐驱的主体形态,基本实现了夜市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娱乐夜市场由兼营、业余向主营、专业的转变,夜市消费人群由相对单一化、贵族化向多元化、平民化的转变,形成与近现代高度相似的夜市形态与景象。

——摘编自张金花、王茂华、王虹《宋代夜市规模、形态与消费主体分析》

材料二   1984年,广州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西湖路灯光夜市,主要由个体户提供各类商品、服务。当时有人说:“今天欧美或日本的时装界推出什么新款时装,两天后香港的时装界就会生产出了一模一样的成品,一个星期后,广州的灯光夜市上就可以见到这些衣服的影子了。”此后,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开办灯光夜市的热潮,如南京三牌楼夜市、上海彭浦夜市、厦门定安夜市等。

——摘编自王政淇《中国为什么要发展夜间经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夜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4年广州设立灯光夜市的政策性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夜市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4-01-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宜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选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