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行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艰辛探索。但都未获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启革命“新”途。

材料一   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但这一期内,思想界受的影响很少,其中最可纪念的,是制造局里头译出几部科学书。……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结合所学,以具体史实说明第二期中为改变“制度不足”进行的探索。
2.以下对材料一中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
A.体现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觉醒
B.动员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C.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层层递进的探索过程
D.解决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材料二

3.观察上面三幅图片,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出现的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下表罗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将下图所示的地点与之匹配(填序号)。
重大历史事件
A1919年,首先在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1926年,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军从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成立。
E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

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
1927年50.818.7
1928年10.976.6
1929年7
1930年5.5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

5.根据材料三,1927-1930年中共党员出身有怎样的变化?折射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革命道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在何处?要求史论结合。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洋务新政”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如“夷务”“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同光中兴”等等。不同的命名隐含着作者的史识。

材料一   在19世纪40-60年代,与外国发生战争、谈判、签条约、鸦片贸易、传教、通商等事项被称为“夷务”。

材料二   到20世纪30年代,一些注意社会经济变革的学者便把“洋务运动”的名称发明出来了。据考证,第一个使用这个词的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何干之。

材料三   另一些学者则从对外与对内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从19世纪60-90年代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它,因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材料四   还有一些学者在文章中使用“同光中兴”等概念。

——据张海鹏《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整理

(1)以下哪项命名符合材料三中“从阶级斗争和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洋务新政。(     
A.夷务B.洋务运动
C.地主阶级自救运动D.同光新政

(2)材料一以“夷务”、材料二以“洋务运动”、材料四以“同光中兴”命名,请分别谈谈上述三种命名所采取的视角。
(3)同一历史事件往往存在不同的命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地图上的都城变迁都城通常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北京、西安、洛阳等地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古都、为学习了解秦统一以后中国的都城选址及其变迁,老师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中国古都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选填古都名称。(填涂字母)
A.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
西汉时期的都城是在今天的____;
五代时期到北宋,都城主要是在今天的____;
金迁都燕京,是____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2)关于古代中国都城变迁的阶段及其特征,以下看法正确的有(双选)
A.北宋前统一王朝的都城集中在中原地区
B.北宋前的都城集中在南方地区
C.南宋后的都城集中在内陆地区
D.总体呈现出东移近海趋势
(3)有关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二者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
A.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始终重合
B.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从基本重合到逐渐分离

在中国古代史上,还存在过两都(或多都)并存时期,较为典型的是隋朝与明朝。

材料一   隋朝运河路线图

材料二

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南京)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北京)为其枢。并建两京,所以宅中图治,足食足兵,据形势之要,而为四方之极者也。用东南之财赋,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明)丘濬《大学衍义补》


(4)根据材料一、分析运河对长安、洛阳两都并存及国家治理的作用。
(5)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评论明朝都城选择考量的因素。
(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古代都城变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4 . 多元璀璨的世界文明

小王对于古代文明的成就很感兴趣,他整理了相关成就:

A.大津巴布韦

B.希罗多德《历史》

C.白马寺

D.释迦牟尼像

E.玛雅玉米神像

F.《掷铁饼者》

G.《苏美尔人的战车》
(绘画作品)

H.写在莎草纸上的文字

(1)以上材料中,与亚洲相关的是(多选)
(2)以上材料中,与非洲相关的是(双选)
(3)以上材料中,与美洲相关的是(单选)
(4)小王同学尝试将以上材料进行归类,并设置主题,请模仿例子选取材料并拟定主题例:主题:古代的建筑和文化传承材料AC
主题:____
材料____和____
(5)小王希望为亚洲增补新的文化成就,以下哪些文化成就可作为亚洲的增补材料(双选)
A.《汉穆拉比法典》 B.《民法大全》 C.腓尼基文字 D.象形文字

小王发现部分文明的发展与河流相关,请将下列文明与对应的河流的联系(不定项选择)

(6)古代印度文明
A.A   B.B   C.C   D.D
(7)古代西亚文明
A.A   B.B   C.C   D.D
(8)古代埃及文明
A.A   B.B   C.C   D.D
A.恒河B.幼发拉底河C.尼罗河D.底格里斯河
(9)请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
2024-06-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5 . 在上海发现历史

上海的发展是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交汇的产物。

材料一   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但使得蚕丝、茶叶等中国土货能够以更低的运输成本集中到上海,还使得鸦片、棉布等“洋货”也不得不集中到上海,进而外国洋行和各地商帮也纷纷云集上海,上海因而成为了中外商品的集散中心。为了促成中外商家之间的商品交易以及上海商家与内地商家之间的商品交易,外国银行、票号和钱庄也纷纷进驻上海,上海因而成为近代中国的金融中心。为了方便把中国货物运往世界各地,以及把世界各地的货物运往中国,同时把洋货运往广大内地,又把广大内地的土货运到上海,上海因而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的航运中心。为了在商业贸易中占据主动位置,上海的中外商家千方百计获取各种信息,新闻报刊在上海蓬勃兴起,中欧之间的电报线路在上海落地。

——冯志阳《丝茶贸易与近代上海的崛起》

材料二   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军战事对上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上海租界由“华洋分居”一变而为“华洋杂处”,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二、上海城市中心由县城北移租界;三、客籍移民构成发生剧烈代谢,江浙移民取代开埠初期闽广移民,成为在上海移民的主体;四、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在城厢和租界的边缘地带出现众多新市镇。

——周武《小刀会起义、太平军战事与近代上海的崛起》

材料三   就上海之“塔”作为红色文化内容输出端来说,《民国日报》尤其是其《觉悟》副刊,《时事新报》尤其是其《学灯》副刊,再加上《星期评论》《学生杂志》《东方杂志》,这两报三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上海报刊的重要不仅体现在其登载的文章有众多红色文化内容,包括域外共产主义思想,域外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著名红色思想人物的生平介绍和思想评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和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些报刊和报刊上的内容有江南作为其接受端。

——瞿骏《五四运动是上海、江南与红色文化交汇的关键性事件》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亡之地分别是(单选)(     
A.湖南北京B.广西南京C.广西天津D.湖南南京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上海崛起的原因及其表现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的红色文化是如何影响五四运动的?
(4)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对你对近代上海历史发展的认识?
2024-05-2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民族之交融

在各民族不断迁徙汇聚、冲突交融的过程中,中华文明的内涵更加多元丰富。

(1)将图片所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互动的史事按时间排序。(填写字母)

A.西夏佛经B.宣政院印C.孝文帝礼佛图D.《燕然山铭》石刻

E.《钦定藏内善后章程》F.冼夫人像G.文成公主入藏壁画H.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2)图C所示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以下哪些是他亲政后采取的措施?(双选)(     
A.推行均田制、三长制B.迁都洛阳C.实行俸禄制D.与汉族贵族联姻
(3)在以下官职中,与图H所示史事属于同一朝代的有?(双选)(     
A.羁縻州刺史B.西宁办事大臣C.护乌桓校尉D.大鸿胪
(4)若要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治理”这一主题,较为适切的史料当选图____与图____。(填写字母)
(5)图A所示西夏政权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请再举两例进行证明。
(6)基于上述材料,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
2024-05-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由乡绅看科举

如果说近代中国确实存在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话,科举制的革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体制变动之一、影响了全社会的多个层次。

某校高二学生小王想要以近代中国科举制的变迁作为主题撰写一篇论文,经过广泛的阅读与搜集,她发现了晚清举人刘大鹏和他的《退想斋日记》。

材料一   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身处既不十分“开通”,又不十分闭塞的内地,是一位基本以耕读为业的儒生型乡绅(这里的绅是与官相对应而言)。从1890年到1942年,刘氏所著《退想斋日记》凡51年,现存41年。

——罗志田《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二   刘大鹏将进京赶考视作他一生的高峰:仅仅是进京赶考的经历就足以将他锻造为一名国家精英。……进入考场时更让人激动,最高级别的官员在考场门口集合、检验考生。至少在此,刘大鹏一生的奋斗和努力被公开地认可和赞誉。……那年,280位山西举子只有10个人通过,刘大鹏并不名列其中。

——【英】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

(1)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刘大鹏参加的考试环节为(单选)(     
A.乡试B.会试C.殿试D.武举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何刘大鹏“将进京赶考视作他一生的高峰”?

材料三   国家取士以通洋务、晓西学者为超特之科,而孔孟之学不闻郑重焉。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士风日下,伊于胡底耶?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光绪××年九月初五(1901年10月16日)

(3)在材料三中,刘大鹏分析了自己科考失败的原因。关于该原因的历史背景,以下表述恰当的是(单选)(     
A.中体西用思想占据主导地位B.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C.清末新政颁布新学制的结果D.西学传入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四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光绪三十一年)

材料五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十九日

(4)按照公元纪年法,光绪三十一年是哪一年?(单选)(     
A.1904B.1905C.1906D.1907
(5)材料四和材料五对于废除科举制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不同?
(6)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刘大鹏日记的史料价值?
2024-05-2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秩序之演变

近代以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共同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演变。某校历史社团想要布置一次以“国际秩序演变”为主题的世界史展览。

(1)同学甲制作了近代西方国际秩序演变的时间轴,请帮助他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同学乙就国际法的发展撰写了以下介绍语,请将介绍语与相关的文件一一对应。
时间介绍语
①《战争与和平法》
②《万国公法》
③《非战公约》
④《联合国宪章》
A.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B.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确定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D.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E.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
(3)同学丙收集了一些能反映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请将图片与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

A.董必武签署《联合国宪章》(照片)

B.巴黎和会(照片)

C.《古巴导弹危机》(漫画)

D.万隆会议(绘画)

E.十月革命中革命武装占领冬宫(绘画)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际秩序演变的因素。
2024-05-23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 上海市进才中学、曹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区域文明及其扩展

人类最初的文明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创造的文明成果各具特色。

(1)根据所学,将下列文明成果(或制度)与相关区域匹配。(填写字母)

A.苏格拉底(雕塑)

     B.种姓制度图

        C.玛雅神庙壁画

        D.金字塔

       E.楔形文字

                 F.甲骨文

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选“A”,错的选“B”。
①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
②波斯等帝国的崛起阻碍了文明的交流。(      )   
③拜占庭帝国都城罗马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   
④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
⑤古代日本曾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
(3)综合本题信息,概述古代和中古时期文明发展的特征。
2024-04-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10 . 制度创新

古往今来,各国不断创设新制度以改进国家治理。

(1)请将下列制度与其创立的朝代逐一对应。
朝代

制度
①周朝A.郡国并行
②秦朝B.分封制
③汉朝C.行省制
④元朝D.郡县制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从中古时期到近代,西方制度亦不断发展。

(2)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双选题)
A.封君封臣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民主共和制度D.庄园与农奴制度
(3)(17-19世纪,英、美、法革命后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内容,填入表格中。(填写字母)
政治
制度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不同共和制度
相同
A.封建制度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君主立宪制D.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4)1789年,法国议会颁布《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等原则。这些原则源自于(       )。(单选题)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5)20世纪初,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单选题)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6)综合本题信息及所学,分析近代以来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的原因。
2024-04-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