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有其传统教材,即所谓“养蒙书”或“小儿书”之类。《急就章》由三言、四七言韵语组成,囊括了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所需的绝大部分用字和知识。《三字经》以通俗浅近的文字,叙及人性与教育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常识,儒家伦理道德与学习的方法,是宋以后相当长时间内私学蒙童的必读之书。我国最早的启蒙读本《弟子职》用四言、五言、七言写成,内容不外乎入孝出悌、尊师敬长一类,目的是为了规范儿童的行为举止。《五言鉴》以五言韵语的形式,叙述从结绳之事、年代难详的三皇之世,直到明末的历史。《名物蒙求》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衣服、建筑、器具等,在“名物”书中亦仍然提到伦理纲常之教。

——摘编自常建《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等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夏、商、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人伦道德教育逐渐成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封建社会,德育教育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中国的家庭教育意识产生很早,《周易》中的《家人》卦是中国古籍中有关家庭教育的最早记载,《论语》记载了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诗学礼的庭训;《列女传》记述了孟母仉氏三迁其居、断织教子的故事。通过家长的风范、家庭的风气、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儿童,从而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这些核心理念,对促进现代儿童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编自李颖娟、邓海婷《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教材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 . 读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和西欧封君封臣等级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及所学,简要回答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结合西欧封君封臣等级结构示意图和所学,概括归纳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3)结合上图和所学内容回答,作为处于不同社会形态的两种政治制度,二者有何共同点?
2024-04-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培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自主学习成果汇报历史试题
3 . 漫画是思想宣传的重要手段,借助漫画可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赏析以下三幅漫画,并回答问题。

(1)请指出三幅图所反映的欧洲重大历史事件,并分别概括出三幅漫画的思想主旨。
(2)据漫画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三幅漫画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并选择其中一幅漫画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简要评价。
4 . 有同学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收集了以下两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组

   
图1照片《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晚清中国)

   
图2杨洲周延的木版画《鹿鸣馆内跳交际舞的场景》(日本明治时代)

第二组

清末广州的一位商人,随朋友到十三行中参加西餐宴席,在餐饮之后写信寄给北京的友人讲述吃饭情形:“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叫做苏披。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生得几乎跟活鱼一样。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摘编自郭晔旻《西餐如何走上中国人餐桌》

明治时期日本有人这样评论鹿鸣馆的舞会,“黄色皮肤的脸面,佩戴着羽毛装饰,来细腰,手拿西式小饰物的日本女性,合着西洋音乐,踏着斯拉夫舞步。这是日本人为了看上去像西洋人而做出的滑稽而悲哀的努力。”

——摘编自《鹿鸣馆:日本欧化主义的象征》

(1)分别阐述每组材料对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的价值。(请从史料类别、内涵和作用等角度作答)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日两国文化重构中的共同特征。
(3)除上述材料之外,全面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交换”。这可不是用一捆钞票换取一小包白色粉末的交易而已,而是新旧世界之间食物、人、观念以及传染病的交换现象,下面是两种物种交换信息:

材料一   下为近代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时间轴。

15世纪初,印第安人发现用金鸡纳树的树皮泡水能治疗疟疾,这种治疗方法成了南美洲的“民间土方”17世纪30年代,欧洲人开始关注金鸡纳树的药用特性,并从秘鲁进口金鸡纳树的树皮1820年,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分离出奎宁,金鸡纳树的抗疟作用在西医传统权威中树立牢固地位19世纪中期,金鸡纳树被移植到亚洲,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20世纪以后金鸡纳树在全球范围内移植

16世纪开始,欧洲博物学家和医学家开始在东方和新大陆搜寻药用植物1870年,英国在印度开始奎宁的工业化生产,其后奎宁硫磺盐的价格在十年间下跌了90%1918年,爪哇金鸡纳生产者和荷兰三家奎宁制造商组建起金鸡纳局,控制奎宁生产额和价格,推广治疗疟疾方案

——摘编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1853—1939)

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摘编自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主要流向主要人流
15世纪末和16世纪从西欧到中、南美和北美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16世纪和18世纪从非洲到美洲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摘编自《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5世纪末到18世纪人口移动的重要事件,归纳人口移动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前夕的西欧发展史

材料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演进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阶段。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14世纪兴起的第一次运动,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1517年,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第二次运动的序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17世纪,第三次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材料二   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我们从文化角度可以这样归纳这一时期西欧的阶段特征;民族国家思想逐渐形成;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后发生;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和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经典力学体系形成等。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材料一绘制一个有关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间(按世纪)、事件及核心思想(或主张)等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中文化角度的示例,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
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由此可见,该报刊(       
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
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
9 . 法国学者勒内在《亚洲简史》中,将亚洲历史归纳为五个阶段。如图为该书的目录,其中第三章合适的主题是(     
第一卷古老时代
第二卷东方的形成
第三卷四大帝国
第一章中华帝国
第二章波斯帝国
第三章……
第四章印度帝国
第四卷征战与融合
第五卷亚洲的谢幕
A.亚述帝国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2024-04-3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325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