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下图是邮电部发行的《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为伟大的新长征贡献青春”。这反映出(     
   
A.社会主义建设踏上新征程B.“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社会新气象
C.“长征精神”提升民族自信D.改革开放推动中国邮政走向世界
2 . “雷锋精神”来源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的凝练,其不断发展的动力始于其内在运行和时空境遇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对雷锋精神的报道

日期

标题

内容

1961年5月5日

《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主要介绍雷锋生平事迹。

1963年2月7日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把雷锋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是因为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雷锋的革命自觉性源于他对毛泽东无产阶级思想著作的学习。

1977年3月24日

《雷锋精神是禁锢不了的》这一时期的雷锋精神主要表现在与“四人帮”的斗争方面。

1981年3月5日

《八十年代更需要雷锋精神的大发扬》“雷锋的可贵,不但是他做了大量助人为乐的好事,而且是因为他是一个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分子。”

1983年3月5日

《新时期与雷锋精神-纪念开展学雷锋活动二十周年》针对当时“雷锋的道德价值过时论”进行回应,指出学雷锋要与时俱进,号召青少年要像雷锋那样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学习的态度,用最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自己。

1989年12月16日

《雷锋精神的火炬永不熄灭》“发扬雷锋精神首先是引导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需要。”

1993年3月5日

《雷锋精神永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有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是永存的。”

1997年3月4日

《论雷锋精神的生命力》“雷锋精神在今天之所以没有过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同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所要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据何小芳《试论雷锋精神从革命性到道德性的变迁》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雷锋精神的变迁”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1更新 | 347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相传不仅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还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优良作风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胡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思想渊薮》

根据材料,从上述建党精神中提取任意三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以“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摘编自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1921年……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摘编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28年的曲折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错综复杂的历史时期;经历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三次“左”倾错误,在挫折中,克服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和新理论;通过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旗帜下,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沈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例中国近代以来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的“先进理论”和“先进社会力量”,并分析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共产党在追逐中国梦中的成功事例。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社会追逐中国梦的认识。
2024-06-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埃及文物帕勒摩石碑中详细记载了第五王朝的重要活动,包括纪念“统一上、下埃及”“上、下埃及国王加冕”等仪式、尼罗河每年涨水的情况、国王兴修水利等。这反映出(     
A.埃及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石刻文献记载最为可信
C.农业发展成为统一前提D.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2024-05-3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道,“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一论述表明,我国应(     
A.削弱历史文化对现代化的影响B.注重现代化建设与国情的结合
C.减少对东西方国家经验的借鉴D.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项。

材料一   


上图均为古代饮酒器具,周朝时,对青铜酒具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这种青铜酒具的格式和规格一直沿袭到清代。


(1)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及所学知识,解读相关历史信息。

材料二   中国的酒习俗无处不在。春节贺岁、清明祭祖、端午避邪、中秋赏月、重阳登山、婚嫁喜庆、新人交杯、生子满月、商贾开业、送别壮行、凯旋庆功,酒酒香无处不芬芳。诗酒言情,言悲、言别、言愁、言乐、言物,意与象、人与物、愁与怨、爱与恨,都装在一壶酒中……

唐诗中关于酒的称谓繁多,有醇(清酒)、醪(浊酒)、醴(甜酒)、圣(苦酒)、醍(红酒)、醴(白酒);有绿蚁、浮蚁、烧酒、壶浆;有菊花酒、葡萄酒、黄花酒等不胜枚举。酒的词汇更是数不胜数。有酒力、酒醒、酒酣、酒兴;酒旗、酒舫、酒楼、酒肆;独酌、对饮、浅酌、痛饮;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唐代酒文化底蕴的深厚。

自从有了酒,酒器便产生了。到后来酒器也不单纯只是盛酒的器皿,而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按功能可分为盛储器、温煮器、斟灌器、饮用器、娱酒器等。

饮酒也很有讲究。唐诗中描写的饮酒一般遵循一定顺序,首先是“饮”:如元稹的《三泉驿》:“劝君满盏君莫辞,别后无人共君醉”。其次是“醺”(微醉)如韦承庆的《江楼》:“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在“饮、醺、酣、醒、醒、酗、醉”中,让人不仅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饮酒场景,更有诗情画意的表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诗中酒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酒的文化内涵。

材料三   1915年,茅台酒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后,名声与身价陡增。但也引来了“成裕”、“荣和”两家烧酒作坊为奖牌之争打起了官司。当初,送酒参展,国内农工部未加区别,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获奖后金牌归谁,两家都倾全力相争。1918年,贵州省公署对这场打了3年有余的官司进行调查,于民国10年(1921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省长刘显世签文:“仁怀县知事覃光銮,呈一件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两户选项呈,获奖一份,难以分给,请核事由。呈悉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微集呈省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仅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亦无从再领,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两户俱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既转仿遵照此令。”才结束了这场获奖讼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贵州省地方政府处理“成裕”、“荣和”两家烧酒作坊奖牌之争的措施。
2024-02-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陈郡谢氏家族南渡。谢鲲墓志于1964年出土于南京,其文如下:

“晋故豫章内史,陈【国】阳夏,谢鲲幼舆,以泰宁元年十一月廿【八】亡,假葬(暂时浅埋)建康县石子罡,在阳大家墓东北【四】丈。妻中山刘氏,息尚仁祖,女真石。弟褒幼儒,弟广幼临,旧墓在荥阳(谢氏家族墓原在河南荥阳)。”

材料二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1946年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谢氏家族“南渡”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谢鲲墓志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四次之南渡”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据史载,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并完善B.“正君心”促使统治理性
C.官府的思想专制不断加强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7日内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邮票蕴含着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某纪念邮票选取了一面党旗、一艘红船和一座住宅建筑作为邮票的主要图案。该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其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