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战争推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化时代的雅典已经沦为马其顿势力范围内的政治配角, 新兴的亚历山大里亚(亚历山大城),在公元前3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济繁荣使托勒密王朝得以延揽大批著名学者,从而开启了古典学术史上的亚历山大里亚时代。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采用雅典模式,邀请雅典著名学者指导图书馆建设。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许多杰出学者都曾作为馆员工作,或与图书馆有关系。作为古代世界最大的皇家研究院,亚历山大里亚博学园可以说是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的翻版,是一个教学和研究中心。亚历山大里亚学者在语言学、文学和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代表性的有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埃拉托斯提尼。

——何立波《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与托勒密王朝的世界意识》

材料二 独立后,拉美国家带有英、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特点的制度安排成为了各国的一致选择,但实际上真正掌握着政局走向的是各色考迪罗。他们在政治制度的既定框架内行事,扮演着总统、省长和部长等各种角色。因为,   “当时的社会需要考迪罗来维持”。考迪罗统治秩序有其制度支柱。独立战争摧毁了旧秩序,建立了新秩序。军队在除旧布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军队及其领袖考迪罗也因此在新的统治秩序中毫无疑问地居于核心地位。依附于政权的天主教会主张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对现有秩序的无条件遵守,此外,考迪罗本身就是大地主,考迪罗制在本

质上就是大地主阶级的寡头统治体制。“拉美各国在独立后都程度不同地遭受了考迪罗主义的危害。考迪罗制度是造成拉美政治经济长期落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

材料三 在现代民族国家和政治现代化各方面的构建和发展中,印度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要弱的多,印度现代政治文化在其整合形成过程中“英国化”痕迹很重,带有西方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在印度已扎下根。尼赫鲁及其领导的国大党将“世俗主义”确定为印度建国的三大原则之一,奠定了民主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现代印度社会分化为众多社会集团,各个集团经济实力、政治权利和宗教信仰的不同造成彼此之间矛盾不断,而国家则需要不断协调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诉求,兼顾不同阶层和不同教派的政治心理。因此,各个社会集团的政治亚文化对政府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印度国家权利的多元化。

——摘编自郭祥俊《中印现代政治文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到来的历史条件。分别指出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埃拉托斯提尼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拉丁美洲考迪罗们能够维系统治秩序的“支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考迪罗体制确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印度现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 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589年,百越首领洗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洗进入广州,地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的索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联系,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推动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元朝于其统治的绝大部分地区设行省、路、府、州、县,……很多过去在大统一王朝时期的“羁縻之州”,元朝“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如对云南、东北、岭北、吐蕃、维吾尔、琉球等边疆地区采取了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使其纳入元朝的统治体系之中。…… 元代编写了辽、宋、金三史,各系年号,三者都为正统,体现了元人对大一统的维护和珍惜。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统由天下,历代封建统治者多所持有的“华夷有别”与“内华夏、外夷狄”等民族偏见,在蒙元统治者的心目中相对淡薄,他们一般不把边疆的地区和民族当作“夷狄”而加以区别。各民族人民都称为“中国人”,中国包括中原、边境的各只族左内……蒙元时期达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居到由原地区。中原也有大量汉人造入边疆只族吨工。各民族之同长期杂居通婚,加速了只族融合在只保约交往融台和发展中,又太新约只旗的产生,如回族——摘编自孙红梅《元朝的“天下一家”思想及其政治文化一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管理边疆的措施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周和发展上做出的具体。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建立以后,陆上设置驿道,贯通全国各地,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全国共设有1639个,接待过往的使者和官吏。主要的驿道有:从长安经太原,往东至幽州,往西可至回纥道;从长安经洛阳,可接渤海道、幽州、扬州;从长安经兰州,接安西入西域道;从长安经成都,可以到南诏;从长安往南经襄阳、长沙,接广州。水路交通方面,各主要河流都可通航,“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大运河是重要的交通路线德宗时大运河因藩镇叛乱被阻断,东南漕运不通,引起朝野的极度恐慌。贞元二年(786年),江南漕米运到陕州时,德宗高兴地对太子说:“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韩时勉《关于<唐朝国内外的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1919年,孙中山著成《实业计划》,其中交通建设论述最为详细。他说:“苟无铁路,传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孙中山设想十年之内,修筑全国铁路二十万里,组成中央、东南、东北、西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网。同时,把港口建设和铁路建设连在一起,组成以北方、东方、南方三个世界大港为主要布局的水运系统,深浚内陆河流,使水运遍布江河两岸,并使整个水运与铁路系统相配套。

——摘编自张汉静、邢润川《论孙中山交通建设的科学构想》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只有12条。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交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全国公路总里程519.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6.1万公里,稳居世界之首;全国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超过5千条;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位居世界首位。

——摘编自《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我国交通基建取得举世瞩目成就(2021.6.15《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交通建设构想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3-12-20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三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记述文献
史料一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后汉书·东夷传》
史料二自出发地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船行约五个月,至都元国(今越南岘港);又船行四个月,至邑卢没国(今泰国叻丕)……又船行两个多月,至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纳姆),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汉书·地理志》
史料三九年(公元97年),徼外蛮及掸国(今缅甸)王雍由调遣使重译奉国珍宝。和帝赐金印、紫绶《后汉书·西南夷传》
史料四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武帝)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支、身毒国《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中国丝织品的西传,在元代又出现了一个热潮。早在蒙古西征时期,就把一些中国织匠带到伊斯兰世界。元朝初年,我国就在泉州设立了市舶司,专门掌管海外贸易。元朝政府于1284年在杭州和泉州设立市舶都转运司,由政府出船只和本钱,招人前往海外经商,然后分成。14世纪上半叶,大旅行家汪大渊从泉州出发,两次乘海舶周游世界。元代中西往来活动的高峰,当推马可·波罗的访华。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人头脑中的“西方”概念,已从两汉与唐宋时期的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实实在在地扩展到了欧洲。欧洲使者不断东来,蒙古也派使者西去。

——摘编自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文献记述蕴含的有关汉代对外交往的历史信息,并具体阐释这些文献记述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其成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帝国第一任元首)屋大维没有照搬希腊模式,他将希腊模式和罗马传统结合了起来。元首制就其内容而言是希腊化的王权专制统治,但却披上了罗马共和的外衣,堪称一种特殊的杂糅政体,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元首制和罗马早期的王政有所不同,后者是由元老院选举产生国王,而元首制是元首选定继承人,由元老院在形式上确认。塔西佗认为,元首制代表着可接受的有法定任期的政府形式,而在希腊人的眼中,元首制就是君主制,屋大维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实行元首制的罗马帝国前期,被认为是罗马史上最为稳定和繁荣的时代。

——摘编自何立波《希腊模式还是罗马传统——跨文化视域下下的罗马元首制》

(1)根据材料,概括罗马帝国初期元首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马帝国初期元首制的影响。
2023-07-05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收支结构而言,清代前期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咸丰以后,田赋(地丁)收入与原来相比相差悬球。同时,盐课、关税、杂赋等传统收入在岁入总额中的比例亦大为降低。与此相反,新增加的厘金、洋税却一跃成为收入大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央设立财政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户部改为度支部,并将原有的14个清吏司改为田赋、漕仓、税课、管椎、通阜、库藏、廉体、军饷、制用、会计10司,并规范了度支部及新设10司的职掌。奏销制度在清代前期已经较为完备,但毕竟与具有现代色彩的预决算制度有别。因此,清末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仿泰西之法”实行预算。光绪三十二年七月,清廷宣布了预备立宪事宜,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实行预决算的氛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始提出清理财政的具体计划和预决算进程。

——陈锋《清代财政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随着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审议通过《颁布暂行税则的决议》,废除国民党政府各项苛捐杂税,形成了以农业税为主,商业税、工业税为辅的税制结构;实施税则贯彻阶级原则,征税对象以地主为主,对贫苦劳动人民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并于1929年颁布《兴国土地法》以更正土地没收对象,实现了税收征纳从凭借“政治权力”向遵从“国家税法”的根本性转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税收遵循“先予后取”原则,将生产自足与“取税于民”相结合,征税对象由最初的地主、富农转变为一切有收入的人,征税原则从“合理负担”过渡到“普遍纳税”。解放战争开始后,解放区由分割逐步连成一片,地方经济也由自筹自用、自给自足,逐步走向财税制度的统一。

——林源《中国百年税制体系的演变》

材料三   1981年推出的税制改革总体设想基本指向是打破“财政集中过度、分配统收统支、税种过于单一”的传统体制格局。通过“复税制”的建立、“利改税”的分步推进,一系列新税种的建立,同时又通过全面调整工商税制、恢复和改进关税制度和完善农业税等举措,初步建成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税制体系。1994年,新一轮税制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全面改革劳物和劳务税制,实行了以比较规范的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营业税并行,内外统一的货物和劳务税制。第二,改革企业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第三,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第四,大幅度调整其他税收,如扩大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等。

——根据郭朝蕾《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的税制变还与发展》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财税近代化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税收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税制改革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产阶级家庭的理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妇女远离职场的竞争。而在实际上,19世纪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妇女进入教师、护士、职员等行业,也有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参与投资和经营活动:投资运河、铁路、海运业、政府债券、银行保险、经营商业和工业企业等。1870年,议会通过英国历史上第一部《已婚妇女财产法》以保证妇女独立经营或工作所获得的经济收入,这是英国妇女拥有独立财产权的开始。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投资经营活动规模和数量虽然很有限,但它不仅发挥了在英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扩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女性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影响力,由此推动了社会向两性平等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014月,《中外日报》刊出的一篇题为《拟上海女学会说》文章,作者认为身为女性“有改革之责,发言之权”“中国之积弱由于女权之放失,女权之放失由于女学之式微”“倡兴的'女学',不只是为了‘强国’,还为了争取‘女权’。女学者,全国文明之母;女权者,万权之元素”。1904年,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女子吕碧城诗文,她继续提倡女学和女权,认为倡办女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女子“助国家之公益”。还在于“激发个人之权利".

——李长莉《晚清知识女性的“新妇女观”》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角色变化,概括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这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女性解放运动初兴时期“新妇女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妇女解放的认识。
2021-11-09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出国留学的浪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学生赴美留学。其中最小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学生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摘编自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部分)

阶段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留美幼童学生群1872年起4批共120唐绍仪、詹天佑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严复、马建忠等
甲午战争到民国初期:觉醒、救亡、革命阶段涌向日本的留学群推算当在22000人以上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摘编自周棉《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留学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留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地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留学活动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君封臣制度示意图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欧洲的中古时期也被称为中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欧洲的中世纪表面上看是板着面孔的、非常严肃的、阴森森的一千年,但实际上却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中世纪后期。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世纪后期是“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时期”。
2024-05-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雷德·斯科特案

黑人奴隶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伊利诺伊和自由准州威斯康星,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回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要求自己和家人获得自由,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特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裁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

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

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

联邦最高法院判词

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国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作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领土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

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

——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重大事件

时间事件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66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保障黑人的公民权利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判决布朗胜诉
1955年罗莎·帕克斯事件引起黑人“罢乘公共汽车”运动
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派遣军队护卫黑人儿童入读白人学校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集会游行中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
1964年美国通过《民权法案》,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中原告布朗是名黑人,其女儿按照州法律规定只能去黑人学校,最终最高法院裁决布朗的女儿可以入读白人学校。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案件所体现出的美国社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该案件的最终判决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黑人民权改革。
2024-04-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