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马克思指出:“公社采取了两个正确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出的人担任,而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以“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马克思意在强调(     
A.暴力革命与工人阶级专政的关系B.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特征
C.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初步的实践D.劳资联盟策略有效缓解了阶级矛盾
7日内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民族语言时,把“神召”一词译为“职业”“天职”,从而使原来的“神的召唤”含有了对世俗日常行为的肯定评价。要求每个市镇都应设立一般的国民学校,开设阅读、书写、体格训练、唱歌及宗教等科目,并授以职业或家政的实习教导。马丁·路德的这一思想说明(     
A.世俗生活与宗教信仰严重的对立B.新教伦理成为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
C.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至社会层面D.西欧基督教会的精神垄断已被打破
7日内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在明治维新期间实行了监狱改革并成功收回了领事裁判权,这大大地鼓舞了清政府,因为西方各国拒绝清政府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借口就是中国司法黑暗和监狱制度腐朽,前往日本考察的清政府官员也大力推行监狱改革。因此向来不受重视的监狱改革运动,也成为晚清新政在司法领域改革的一个亮点。1910年,清政府借鉴了西方国家监狱法律制度的体系,制定了《大清监狱律草案》,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以监狱律命名的单行监狱法草案,虽然没有付诸于实践,但对于民国时期监狱制度有借鉴作用。晚清政府在财政资金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建立了监狱管理人才学堂,注重改善犯人生活条件,还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但不少地方大员深受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对监狱改革敷衍了事,影响了改革的效果。

——摘编自唐勤《晚清的狱制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狱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晚清狱制改革。
2024-05-23更新 | 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季(即清末)以前,谈及宋朝学界常以“积弱不振”来概括。这与“积贫积弱”存在本质区别,其一,“积弱不振”更多偏向宋朝“积弱”,比如王夫之甚至认为宋朝的忧患有弱无贫;其二,更多侧重主观政论而非客观史评,比如古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恶语相向,以致人们将其视为奸邪小人。与前人相比,梁启超共有两大突破:第一,在评论宋朝的国衰兵弱时,兼顾评议宋朝的国贫民穷。第二,在谈论自家的主观政见时,立足讲说宋代的客观史事。从此,学界开始摆脱儒教史观中君臣之分与正邪之辨的束缚。积贫积弱论的定型,首次显现于民国钱穆的《国史大纲》一书,后来该论因邓广铭师徒的播扬而备受全国学界青睐。改革开放后,宋朝形象从积贫积弱论向登峰造极论迈进,需要说明的是,这一转型只是趋势,目前尚未彻底完成。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清季以降宋朝贫弱形象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宋代形象评价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5 .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罗马首次出现独裁官(又称人民长官)。“独裁官是在发生特殊危急情况时任命的,尤其是为了适应战争和制止动乱的需要。”由两位执政官通过协商或由抽签决定其中一人来推举任命,在完成了特定的任务之后必须自动卸职,而且在任何情况下,任期都不能超过6个月。古罗马的这一政治设计旨在(     
A.确保共和国的安全与稳定B.削弱公民法形式主义倾向
C.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限制传统贵族的政治特权
2024-05-2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父亲张宗汉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当时社会政治腐败,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造成“生灵涂炭,横尸遍野”,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在料理政事之余,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衙门大堂为百姓诊病,挽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四分五裂,面对这一局面,张仲景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建安十五年,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认为,作为一名医者要有热爱患者之心,学医不仅目的要明确,而且态度要端正;一个负有“救人”“活命”之责的医者,就应当“志存救济、勿为名利”,要真正做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东汉末期意识形态领域中杂说盛行,人们通过卜巫咒禁、祈求祷告达到敬天保命的目的,使朴素的医学染上了神秘色彩。他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认为“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他已经认识到病因的物质性,并逐渐意识到了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的规律。

——摘编自张今歌《论张仲景“仁爱”思想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仁爱”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仲景“仁爱”思想的内涵。
2024-05-23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2009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承诺为IMF和世界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提供总额1.1万亿美元的融资,并将IMF资金规模由2500亿美元增加至7500亿美元。此外,还将向区域性的多边发展银行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贷款的支持。当时二十国集团的这些措施意在(     
A.通过增强资本要素流动刺激经济发展B.促进全球治理机制进一步改善
C.扩大亚非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交汇点D.拓展经济组织内部的合作方式
2024-05-23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梁启超指出:“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权者生于智者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但认为实施民权的第一步是要先变君主专制为君民共治,“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梁启超的这一思想反映了(     
A.对传统的离异与回归的矛盾心态B.变革的初衷与政治局势发展相悖
C.维新派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支持D.立宪派人士的政治倾向渐趋理性
2024-05-23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国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首创国,拥有深厚的政治文化传统。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公民教育开始萌芽,1789年《人权宣言》是法国公民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由、权利和尊重的重要意义。到1871年巴黎公社时期,推行教育世俗化,清除学校中的宗教物品,更换宗教题词,代之以自由、平等、博爱、共和国等。法国政府明文规定学校公民教育要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善良、诚实、勇敢的道德品质。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教育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国政府已经在着手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法国实行教育行政指导原则,即将教育视为国家的事业,由国家对教育进行直接干预。法国学校特别注重培养高中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通常会鼓励学生参观国会以及参与政治活动。法国的公民教育整体上有预备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三个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政府还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博物馆参观,并把每年九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为“文化历史遗产日”,法国的国立博物馆对老人和小孩半价。

——摘编自张晋幸《法国大革命以来公民教育研究》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将“国民”的概念引进大众视野,并将国民的形象论述为热爱祖国、拥护立宪、维护权利、自由民主等,这些素养包涵近代公民的含义。清末新政中教育领域的改革,比如成立学部、广兴学堂、推行新学制……这场运动,从事实上在开民智、鼓民力、塑造新民德行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为民初公民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伴随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城市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新生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1905年之后,上海、天津等地率先开展地方自治,联合地方乡绅,以租界为样板推行新政举措,如劝办实业、兴办教育,以及举办修马路、设路灯、办警政、整顿卫生等市政建设事业。教育杂志也在这一时期兴起,使教育者可以通过“投稿”的形式对教育发表个人意见。

——摘编自亓娜《清末民初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大革命以来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公民教育的时代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中国公民教育可从法国和清末公民教育中汲取的经验。
2024-05-23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爆发后,英法针对德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活动。直到1917年,威尔逊总统才认为德国开始进行“无限制潜艇战”是对美国蓄意的挑衅,对德宣战后不久便成立了官方宣传机构——公共信息委员会,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政府名义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的组织。通过适当的宣传活动,政府可以引导民众的思想,尤其是当时美国国内依然存在着反战团体,也能敏锐地抓住德国内部诸如粮食、军费短缺等问题。公共信息委员会与好莱坞合作拍摄宣传电影并对外出口,其中包含了大量美国城市场景和工业化成果,也将以“十四点”为主的威尔逊总统的思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公共信息委员会创制的著名宣传海报《我需要你加入美国军队》,在之后的多次战争中被美国宣传人员加以改编使用。

——摘编自董奉昊《一战时期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对德国的战争宣传(1917~191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时期美国对德战争宣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时期美国对德战争宣传的影响。
2024-05-23更新 | 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