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青铜礼乐重器。两周时期,礼乐制度发达,钟文化也蔚为大观,曾侯乙编钟正是这种礼乐文化集大成的产物。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全套编钟共65件,钟架长7.48米、高2.65米,钟体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编钟之王。编钟及钟架、钟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音律学专著。对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同时,这些文字也是楚系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总体偏于美术化,是南方花体篆书的典型。

——摘编自刘玉堂、张硕《文化史视野下的曾侯乙编钟》

材料二   在唐宋时期。家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重视,出现了家训的范式,并且在方法上、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家法和族规,从而家训开始以一种系统化的形态出现。同时儒学的重新整合和复兴,为唐宋时期家训的理论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儒学的出现,使唐宋家训开始理论化,从而为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系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发展演变模式探析》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到了“对传统求解放”这样更加自觉和深刻的层面上来。同时,长期积累的盲从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被放大了。“对西方求解放”这一新的诉求的提出,不仅是欧战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影响所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

——摘自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侯乙编钟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结合所学,指出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并简述该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唐宋时期家训呈现的新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新儒学”对宋朝基层教化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实现“可贵超越”的原因。
2 . 下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开十庸调银.十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开十”当是开元十年的省称),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此银饼的史料价值有(     

①银饼属于二手史料
②“庸调银”信息,可用于研究唐代赋役征收的方式,说明租庸调制下只能交纳银两
③银饼须署上相关人员名字、缴交须验明成色和重量,说明银饼铸造和赋役缴交有严格规范的管理
④“庸调”上缴国库,说明庸调银具有国库金融储备功能
⑤银饼繁文,还可用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设置、南方经济发展、开元盛世和文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2024-02-1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3 .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4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银饼的史料价值银饼为考古文物,属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庸调银信息,可用于研究唐代赋役征收的方式,庸调除征收布帛外,亦可折纳银饼;银饼须署上相关人员名字、缴交须验明成色和重量,说明银饼铸造和赋役缴交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庸调上缴国库,说明庸调银具有国库金融储备功能;银饼錾文,还可用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设置南方经济发展、开元盛世景象和文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1)请仿照银饼史料价值的撰写方式,说明唐代《金刚经》的史料价值。
(2)除上述材料外,要研究佛教传入的历史还可以借助哪些史料?请至少列出两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延续了波斯的行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在领土上广泛兴建新的城市、图书馆。遇有重大决策或事件,以至于被后世称为“至死是个迷信的奴隶”。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既使东方希腊化

——摘编自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

材料二 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腻”,历三主矣。……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唯食驼马等肉。俱纷摩地那山在国之西南,邻于大海,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长安中(71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大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大食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食传》对研究大食对外关系的史料价值。
2023-11-26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说中的历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杰出长篇讽刺小说,成书于乾隆年间,主要描写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图景。如表节选了部分章回情节。

章回情节备注
18(杭州)文瀚楼店主人道:“目今我和一个朋友合本,要刻一部考卷卖,要费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合共三百多篇文章,不知要多少日子就可以批得出来,我如今扣着日子,好发与山东、河南客人带去卖。”书中记载了一种职业叫“时文(科举时代应试的文章)选家”。书坊为编选时文集,会聘请熟悉科举考试规则、却屡试不第的文人住在书坊楼上,供应食宿,并付给酬劳。

(1)根据如表,提取章回情节里的两则信息,并分别指出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
(2)如何客观认识小说的史料价值?
2024-01-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汉文帝的霸陵考古发现,其陵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器皿以陶制为主,与文帝“欲为省,毋烦民”的遗诏相吻合。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学术资源更加可靠B.历史真相都可以从考古中还原
C.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相互印证D.文献材料缺乏历史研究的价值
2024-01-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竹枝词是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晚清竹枝词除描写官场百态、风土民情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出现了介绍外国风俗的“海外竹枝词”等。晚清竹枝词(     
A.是当时人们的记录,属于官方档案B.属于文学作品,但是具备史料价值
C.关注社会新生事物,开阔大众眼界D.引入西方文学风格,开启文学革命
2024-01-2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材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浮雕《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局部)

材料三   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州府 事务,并可世袭,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起政不易其宜”,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元朝结束 了唐末五代以来多个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再度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为巩固边 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行广泛而直接的管理,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和元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