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创设的故事与人物,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 《官场现形记》,晚清李伯元著谴责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其部分故事摘抄如下:

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进京赶考,因拜礼太少而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江西代理巡抚何某,悼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同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赃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外国人劝山东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在上海被骗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材料二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撤职。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三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兴起一股要求清除文革恶果,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异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通过上述材料,写出你对文学作品史料价值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6世纪,西欧大陆的一些国家正在向民族国家转型。由于没有强大的皇权主导,在德意志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宗教派别新教和原来的天主教,其彼此实力相当。据此分析德意志的教派对峙
A.加速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B.成为宗教改革发端于德意志的原因
C.阻碍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D.影响了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2021-01-20更新 | 262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1854年杨秀清在至英使信中谈到通商:“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方定,害人之物为禁”。与清政府的对外方针是一致的。
B谭嗣同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主张推翻封建君主,实现共和政体。
C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D南京临时政府法令规定: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责任内阁制

A.A
B.B
C.C
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汉画像砖《养老图》(如图)反映了统治者救助下层民众的现象,其救助原因包括天现异象、针对特殊群体救济等。这反映了
A.无为而治的政策B.民本思想的影响
C.保障制度的成熟D.等级秩序的弱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由于中国文字所具有的特质而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秦朝这种新的统一文字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能阅读并理解的,尽管他们常常听不懂彼此所操的方言。基于同一原因这种文字也是中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受过教育的日本人、朝鲜人或越南人都能阅读汉文,但却不会说一个汉字。这种文字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对中国文化在整个东亚的影响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扫盲运动从5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10年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得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新中国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在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同治三年时有官员说:“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非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船舰之精也,一在机器材料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材料说明
A.列强敢于侵华的原因在于利器精兵
B.传统的“天朝上国”开始被打破
C.中国可以购买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D.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因表达为国忠贞的悲愤情绪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蔡京和明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书法作品,其原因在于
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
2020-09-16更新 | 5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意在
A.呼吁国民学习西方人文主义B.否定明清远洋开拓的滞后性
C.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D.肯定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民间教育的兴衰与官府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政府对民间教育进行督查和考核,在经济上,还通过拨款给学田等方式在经济上对民间教育施加影响。清代的民间教育以四书五经、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作时文等科举课程。从形式来看,清代的民间教育包括书院、家塾、私塾、族塾、义学等。这些民间教育承担了孩童的启蒙教育,为官方教育输送大量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学子。

——摘编自严雄飞《清代民间教育的特点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   1923年,陶行知、晏阳初等人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致力于中国的民间教育,该会在华北地区创立了若干实验学校。如下表:

校名地址学生课程及年限
平民育才学校翟城(村)31育才课程: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人格修养、治村大纲、公文须知、平民教育、社会调查、社会教育、农业科学、家庭科学、乡村卫生、群众心理、交通常识、信用合作、现代历史、人生地理。年限:2年
妇女育才学校翟城22
第一实验平校东建阳(村)43农民初级课程:千字课、习字、珠算、周会、唱歌、注音字母
第二实验平校定县城内社会教育办事处33
第三实验平校定县南街44
第四实验平校定县西街27

——摘编自田玉立:《民国时期教育团体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49年底,新中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学校要为工农子女和工农青年开门,以期大量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为此,新中国大量开创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技术夜校、技工学习班、高等学校工农学习班等工农教育形式。到1955年,工农群众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有5500万,1956年则达到6600万。

——摘编自魏雪《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民间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与清代民间教育相比,民国时期创办的实验学校有哪些不同?并指出其不同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工农教育的意义。
2020-04-17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4月) 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逐步实行“独尊儒术”,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唐代推行“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宗规定:“进士须通经义,遵周孔之礼。”宋代在中央设国子监,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据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所,长江流域占比最大,其次是珠江流域,再次是黄河流域。南宋朱熹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懊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惟生员不可建言”“生员……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材料二 为什么要独尊一家呢?因为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思想,这是秦始皇就已经意识到的。而且,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儒学,为什么就合适做统治思想?因为儒家是维护君主制度的……儒家则不同,道为王道,政为仁政,制为礼制,治为德治。也就是说,儒家维护君主制度是讲道理的,也有人情味。这样的统治,人民能够接受。人民能接受,政权就稳固。君主和人民都满意,就双赢。何况儒家学说有着深厚的根基,这就是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礼乐传统。

——摘编自《易中天中华史》第八卷《汉武的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独尊儒术”的原因,并指出有何影响。
2019-11-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