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理由应是
A.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位作家说:“景物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周边的光线和空气不停改变,景物的外表随之改变。对我来说,周围的空气赋予了景物真实的价值。”他曾在1872年绘制了两幅《紫丁香》,分别以晴天和阴天为背景,从而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色调。与这一观点吻合的美术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3 . 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17-08-04更新 | 144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2017-02-17更新 | 36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

5 . 传承、创新是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特征。请回答: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孟子对此有何新发展?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应对的?由此,南宋以后儒学居怎样的地位?

(3)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以顾炎武为例,列举其主要观点。

(4)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推动其不断完善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封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对此的解读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我国至迟到明代火药已用于军事D.神话小说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7 . 哲学体系不仅仅属于个人,更属于产生它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哲学研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8 . 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9 . 追求人的自由是众多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法国的卢梭和德国的康德作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人民能够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将它打破时,他们做得更加正确了。那是因为,人民依靠暴力而夺回了他们由于暴力而丧失的自由。……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以及财富,并且因为这一结合而形成了每一个与全体相结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依旧像往常一样地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获得和保障自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卢梭和康德“自由观”的历史作用。

10 .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之间的关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