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十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二   这一切都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促发的:一方面是由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的山东决议所激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有一种学习西方、试图从科学和民主的角度重估中国的传统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企望。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各用一例说明“五四”前后所呈现的不同文化倾向。
(2)材料二中的“两方面因素”分别促发了什么运动?结合相关史实,简述这些运动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发展方向有何影响?
2019-12-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四校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以及启蒙思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们处于憧憬和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释放并表现自我成为一股潮流。”这段话反映了下列哪一部作品产生的背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向日葵》D.《等待戈多》
3 . 【加试题】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领导了在北京大学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和列宁不同,李大钊把农民而不是城市工人看作革命变革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但工人阶级在当时的中国人口只占一小部分,李大钊通过把中国社会叫无产者社会来证明他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作出转变的合理性。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他认为,整个中国一直在遭受着资产阶级、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剥削,因此,被压迫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统一起来并反抗他们的剥削。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的问题完全用西方的方法来办,必然要遭到传统的巨大阻抗;而完全用传统的方法来办,那已落后于时代。毛泽东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用西方文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传统,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他率领一批旧时代的人——农民,取得了新时代的胜利。

——摘编自茅海建《也谈近代湖湘文化》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大钊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时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活动。
(2)说明材料二中“用改造了的传统来反对传统以及新的敌人”所代表的革命道路1956年,毛泽东在新中国建设道路上继续“改造传统”,发表《论十大关系》,请简述其国内背景。
2019-06-21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树兰高中2019年高中历史学考、选考模拟题一
4 .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关于三次工业革命,下面论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是指世界范围内机器广泛应用
B.“规模化”是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个性化”是指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D.三次工业革命都依赖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2019-10-16更新 | 1051次组卷 | 7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5 . 颐和园承载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颐和园俯瞰图(局部)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喜欢看戏。乾隆皇帝还化妆上台,并将徽戏引入宫廷。道光皇帝自称“唱戏人的儿子”,还奖励汉戏艺人。慈禧虽然治国无能,但于京剧则可谓行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慈禧花巨资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就不难理解了,这里见证了晚清京剧的发展,被喻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摇篮”。

——据李长建《颐和园戏楼探秘》整理


(1)指出材料一A处建筑的名称,并从空间的角度分析该处宜居的优势。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京剧形成的过程。
2019-09-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仿真模拟卷九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上海在优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下,由一个海滨商埠逐渐发展成今日的国际大都市。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该区试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此设立子行、分行等;放宽中外合资的船舶运输业的外资限制,建设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外资人才中介机构最低注册资本由30万美元降至I2.5万美无。


(1)概括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上海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说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冬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起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吴玉章说:“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伟大的俄国人民已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解放。"成批从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出发追求社会主义的人们,正是通过苏俄而最终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历史阶段实现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意义;但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来到中国,一开始就否定了资本主义。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的背景,中国人又是怎样解决了文中提到的“很大的矛盾”?
2019-08-09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6月浙江历史高考变式题(主观题部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之崇拜”部分地缘起于人类天性中对于自然的依赖和迷恋,部分地由于工业社会发展的压力。与18世纪启蒙运动同步,从“污秽的排水沟里流出了人类工业的最大巨流”(托克维尔语)。在这个过程中,原本是自然之子的人,把自己异化为自然的主人,成为卢梭鄙夷的“最堕落的动物”,而自然本身,被科学和技术粗鲁地撕破原先罩在她身上的诗意和神圣的面纱,向贪婪的人裸露出她的财富,喚起他们征服和劫夺的欲望。

——整理自李建群《英国美术史话》

材料二   每当新的经济因素诞生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必然会相应产生新的学说或为其服务,或对其反击。工业革命既是如此,进入 19世纪后,各种学说如同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产生了许多“主义”,这些“主义”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同时并存的社会状况,反映了各阶级、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的不同意向。

——根据刘祚昌、王觉非《世界近代史编》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判断“自然之崇拜”指的是哪一思想潮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产生的新“主义”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例证各一个,并写出其代表作。
2019-04-02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8 . 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是一国发展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工业10

——40的概况及特征


工业体系概况特征
工业1.0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中期,通过水力和蒸汽机实现机械化生产。经济社会从农业、手工业转型为工业及机械制造下的经济发展模式机械制造
工业2.019世纪后半期一20世纪初,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分离,开创了产品批量生产模式。电气化、自动化
工业3.020世纪70年代后,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机器逐渐替代人类作业,接管了相当比例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电子信息化
工业4.0始于2010年,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化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讯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模式。只能创造和制造

材料二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资本家为了追寻更高的利润和在竞争中取胜,逐渐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制衣、廉价电子产品、玩具等)转移到了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内制造业投资被对外直接投资赶超,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生产率止步不前,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和竞争力下降,“去工业化”还加剧社会贫富分化和对立,中产阶级日益萎缩。为此部分人士提出“再工业化”要求恢复和提高制造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伊始,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再工业化”的综合性举措,大力推进美国制造业的振兴。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推动美国“再工业化”,提出“展开公平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以让工作和工业重返美国。”

——余功德、黄建安《美国“再工业化”的国家安全含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前三次全球工业化的共同点。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二,指出特朗普政府“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所示字帖的解读错误的是

王羲之书《丧乱帖》
A.该字体开始盛行于晋代,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B.作者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
C.问世时期,“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渐成熟
D.创作背景为儒学独尊确立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2019-04-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宁波市2019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10 .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19-01-30更新 | 2309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浙江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