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民报·发刊词》:“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该材料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①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   ②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③实业部颁布一些保护工商业的法规   ④知识分子的新觉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中国文化在传承与碰撞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病,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

——引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二当决定守旧或革新的国是。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譬如既然想改用立宪共和制度,就应该尊重民权,法治,平等的精神;什么大权政治、天神、圣王,都应该抛弃……若相信科学是发明真理的指南针,像那和科学相反的鬼神、灵魂、炼丹、符咒等,都是一派妖言胡说,万万不足相信的。

——摘编自《<独秀文存>选》

材料三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

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

——引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王守仁“良知”学说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他在理学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陈独秀对“决定国是”问题的主要观点。从社会道德角度阐述激进民主主义者的重要主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写出建国初期党在“文化事业”上的重要方针,并分析其提出背景。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党和政府在人才教育与培养方面的思考与实践。②指出20世纪80年代“科技体制改革”中遵循的战略方针。简述这一时期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概括广大科技工作者“精神气质”的深刻含义。
3 . 优秀的民族文化最初深耕于民族忧患意识,后来扩展为全人类的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给腓德烈二世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恕我大胆地说,全世界的人都应该感激你,因为你肯用心地以健全的哲学来造化一个注定生来担当指挥大任的人。只有在开头肯设法教导自己的国王才配称好国王,他们能分辨好人与坏人,喜爱真理,唾弃迫害与迷信。一个肯坚持这种看法的王子可能给他的国家带回‘黄金时代’……我期望阁下能一直保持您的个性,也期望别的君王能跟您一样。”到了普鲁士以后,伏尔泰发现这位哲学家国王并不像他自己标榜的那么开明,令他十分失望,最后从普鲁士逃回法国。

——摘自(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伏尔泰时代》

材料二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比较激进的,为了批判当时法国社会中的专制和不平等,他常将“自然状态”中的人与文明社会中的人进行对比,其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最为典型。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过着一种没有私有观念的自由平等生活,因此他对“高尚的蒙昧人”推崇备至,通过与文明人对比的手法建构起一个比前人描述更为丰满的“高尚的蒙昧人”形象。他曾这样描述道:“漂泊于森林中的蒙昧人,没有农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彼此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加害意图,甚至也许从来不能辨认他同类中的任何人。”

——摘自刘文明、彭鹏《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新世界原住民的想象和建构》

材料三   浪漫主义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浪漫主义的作家把想像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他们汲取了卢梭认为社会和物质的繁荣毁坏了人性的观点,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浪漫主义强调个性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单一价值,是推动民族主义出现的主要动力。

——摘自(美)唐纳德·卡根《西方的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述伏尔泰在腓特烈二世身上寄托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历史地位及其核心主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卢梭对“高尚的蒙昧人”推崇备至的重要原因,并列举相关史实论证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比较激进的”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阐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并说明浪漫主义思潮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4 . 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830年的世界名画。下列选项中,与画作相符的是

①以法国大革命爆发为背景 ②突出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③作者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④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3-31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国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是中共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这次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主张的革命道路及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为什么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该决议如何体现邓小平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2021-05-27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6 . 上海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沧桑与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求其记述当今时事,文则质而不俚,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新闻纸之制,创自西人,传于中土,向见香港唐字新闻体例甚善,今仿其意,设申报于上洋。

——《申报》(1872

材料二   此次(上海战区第十五集团军)五十一师夜袭大捷,其勇敢机智,实令国人内心振奋。此非仅前方军人之光荣,亦是全体国民之光荣,其赫赫战绩必将鼓荡起我九州同胞更高的抗敌斗志。

——《申报》(1937930日)

材料三   1984年,在北京留学的日本学生片山和之第一次到上海。“34年过去了,如今我生活在上海,各种各样的变化让我大为惊叹。”已成为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的片山和之说,“我至今还记得,早期从北京到上海乘坐卧铺列车需要15个小时,而如今同区间搭乘高铁“复兴号”只需4小时40分钟。”

——摘编自《光明日报》(《改革开放40年:4个外国人眼中的“上海传奇”》)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72年《申报》创办的主要背景。上海作为近代中国的报刊中心,极大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请结合近代前期的两例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十一师夜袭大捷”所属的会战及其意义。由会战所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什么?
(3)史学家杜君立认为,以“上海传奇”为代表的“中国崛起”,虽然离不开自身的改革开放,但更离不开经济全球化。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以上海地区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及其意义,说明“中国崛起”主要得益于自身的改革开放。
②结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发展机遇说明“中国崛起”主要得益于经济全球化。
7 . 自明代中叶以来,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超越前代的辉煌成就,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经济因素、新的思想观念并出现新的文学艺术成就。

材料一   松江府在万历年间“官民军灶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正德年间“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贼,……全赖此(棉织布)一机一杼而已。”明正德年间“里媪晨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明崇祯年间,松江府的朱家角镇是“商贾凑聚,贸易花东、京省标客往来不绝,今为巨镇。”

——摘编《松江府志》、徐光启《农政全书校注》

材料二   到了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生活的需要了,而已成为主要是商品生产和贸易交换的经济活动了,并出现了拥有相当数量和实力的手工业主、工人和商贾集团,他们的存在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理应给予新的定位。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白话小说是一种通俗的文学形式,它适应了这一时期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广大新兴市民阶层精神生活的需要。就拿戏曲来说,明中期以来发展起来的南戏传奇并非仅仅是案头的文学作品,他还是舞台演出的刷本。特别是明中叶寄居江苏昆山的魏良辅,经十年足不下楼的琢磨,创作了“水磨调”即“昆山腔”。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朝中期以来松江棉纺织业兴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的经济主张及其反映的生产关系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在敢于批判君主专制基础上并进而提出了哪些限制君权的主张及其意义。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分析明代中叶以后古典小说进入黄金时代的背景,指出《西游记》的作者及其内容。②明朝中期以魏良辅为首的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革新,请指出革新后昆腔的优点及其影响,用一句话概括昆曲的地位。
2021-03-01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8 . 19世纪是法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共和政体确立后,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虽按规定委派共和派西蒙为内阁总理,但又要求他对总统负责而不对众议院负责。结果众议院与总统发生冲突。1877年麦克马洪强迫西蒙辞职,令保皇派博富公爵组阁。众议院起而反对新内阁,却被麦克马洪解散。

——摘编自李洪钧等主编《民主自由人权的历史与现实》

材料二   雨果在这部作品中探讨了造成剥削与压迫的根源,寻找消除贫困与不公的方法,大力宣扬博爱、仁慈与宽恕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冉·阿让本身是那个制度下被损害与被侮辱的对象,但是他在主教大人的感化下,洗心革面,以最大的利他主义精神,去做一个全新的人。

——潘文年、郭剑敏等《百部经典名著导读博雅高等学校通识教育丛书》

材料三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1772-1837年)认为,人类社会约存在8万年,分为4个阶级,32个时期。不过,他只对32个时期中前8个时期做了说明,他的说明如下:


——摘编自林雅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的标志,并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视角,说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必然性,归纳“众议院与总统发生冲突”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部作品”的名称,分析这部作品产生的政治背景,并用一句话归纳雨果这一作品在内容上的特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傅立叶对于人类社会划分的标准及其蕴含的社会历史观,结合所学简析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条件及其历史意义。
2021-03-10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风格的文艺作品都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存在,这两种风格也都对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已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战国)屈原《离骚》

材料二坑平面呈矩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它所展现的是一个多兵种的集团军,由步兵、车兵、骑兵、弩兵组成一个混合作战的军阵。它的南部是并列8排战车,每排8辆,中间是战车和车兵,北边是战车和骑兵。坑的前端是一个突出的角,呈方形。其中四周是两排立射武士俑,中间有160名蹲姿骑士和鞍马射俑。该坑共有陶俑1300余尊,其中立射俑172尊,跪射俑160算,骑士俑116尊,战车89乘。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陵与兵马俑》

材料三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经历了拿破仑的第一帝国、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这三个时期。朝代的更换表明政治斗争的激烈,封建势力与反封建势力展开了生死搏斗。法国文学正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产生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学,达到资产阶级文学的盛期和高峰。

——郑克鲁《法国文学史》(第二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楚国政治状况和屈原的政治追求,并概述“骚体”在形式上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兵马俑坑的坑号及其主要特征。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秦始皇陵兵马俑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悲惨世界》是19世纪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重要代表作,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该作品的创作风格。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
①分析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主要背景。
②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司汤达在《红与黑》中是如何真实再现当时法国的社会状况的?
2020-12-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近上映的迪斯尼电影《花木兰》以其精彩的电脑特技呈现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特殊的解读引来褒贬不一的网络口碑。以下有关电影、信息技术和文化关系的解读,正确的是
A.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
B.《花木兰》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融合
C.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
D.互联网技术是由电影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而产生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