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墨子·非攻》
材料二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主要内容有:“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3.缔约双方决不参加任何直接、间接反对另一缔约国的任何国家集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强迫战败国签订了巴黎和约,并成立了国联以维护和平;二战后,国际社会对德日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取缔了纳粹等法西斯组织,对德日进行民主化改革,并成立了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体现了墨子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原因以及该条约对二战爆发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在反对战争,追求和平方面,二战后的举措和一战后的相比,有哪些进步性?
2016-12-12更新 | 3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严州中学高三下期仿真测试02文综历史试卷
2 . 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014-03-19更新 | 4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21-22高三·浙江·课时练习
3 . 文艺复兴确立了人文主义,科学革命树立了理性化思维,工业革命开启了生产力大变革,它们构成推动近代世界史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罗伦萨史》一改中世纪早期教会著史的天命观传统,不是以上帝的意志,而是以人的行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变化。纵观整部书,马基雅维利除了对一场极具破坏性的大风暴的描述之外,并无过多笔墨着力于上帝对人间事务的影响,而主要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描述和解释历史。马基雅维利对教会,特别是作为教会首领的教皇,持强烈的批判态度。

——摘编自徐朗《人文主义史学下的政治意涵——读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有感》

材料二   复古与创新构成了文艺复兴的主旋律。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重视向古代学习,但并不迷信古人的著作,由于知识视野的扩大,使人们更为自信,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了一种怀疑主义的科学态度……文艺复兴时期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再发现和再认识,为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极为完整和系统的文献铺垫……受人文主义者影响的现实主义绘画需要画家们详细观察纯自然,如花、鸟、鱼、虫、山、石、树等,这样就建立了以自然界为基础认识事物的意识,而并非像中世纪一样以为知识是从书本上和逻辑中派生出来的。

——摘编自杨渝玲《文艺复兴:近代科学产生的艺术背景》

材料三   机器的应用、工厂制的建立,劳动大军的集中,人口涌向工业区,使城市无论在地理分布、数量、规模、类型等方面,都起了明显的变化。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不仅城市少,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不合理……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在某些国家内部完全确立,而且还在全世界范围进一步扩展。资产阶级为了不断扩大产品销路,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许多国家确立,资本主义逐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各国资本家之间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互通有无。资产阶级为了进一步扩张市场,掠夺更多的原料、劳动力,进一步向亚、非、拉美地区扩张,并使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摘编自庄解忧《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佛罗伦萨史》所体现的关于“人”的内涵,并各举一例这时期文学、美术的代表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文艺复兴对科学革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②工业革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2022-12-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六)(13页)
4 . 自古以来,我国众多有识之士往往怀揣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士大夫鉴前代士人之失,矫厉尚风节:“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他们讲求“内圣外王”,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强化了社会所需要的理性价值体系;他们在内心开掘个体生命的意义,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不懈地追求人格精神的自由。……他们与曾经活跃在六朝隋唐的士族知识分子在生活经历与出身背景方面有巨大的差异,其政治态度、伦理主张、文化品格与思想倾向亦与以往的士大夫领袖们有明显的不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明末清初,一些忧时救世、思想敏锐深沉的学者开始反思心学弊端,他们反对政治与学术上的专制,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这其中,顾炎武的言论最为激烈。他在《日知录》中说,宋明以来学者不学习六艺,不考证百王之典则,不了解当代之事务,整天倡导“明心见性”这样的空话,不为“修己治人”的实学,最终只能导致“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福州荡覆,宗社丘墟”的结果。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便是以有俾实用为目的的著作,该书详细记述了各地疆域、形胜、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情况。

——改编自许结《中国文化史(插图本)》

材料三   在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1981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1)阅读材料一,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为视角,指出北宋时期逐渐形成的社会氛围。两宋士大夫“讲求‘内圣外王’,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兴亡联系起来”,请结合朱熹的相关学说加以扼要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顾炎武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指出顾炎武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并简述19世纪40—60年代顾炎武这一思想在爱国士人中的发展和运用。
(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成就辉煌,并高度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述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为使全党认识达到一致并增强全党团结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在推动革命进程方面所起的作用。②回顾历史,写出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持者及通过的会议。以对毛泽东的评价和党的思想建设为视角,扼要阐述该《决议》的重要历史贡献。
2022-03-2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七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3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5 . 思想文化具有传承性。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性主义思想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古希腊。早期的理性思想是作为一种哲学上的认识论而存在的,旨在指明一种研究世界和规律的方法,以及应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和人类自身。

——摘编自杨哲《论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思想》

材料二   牛顿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它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摘编自姜守明等《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乃是相互交叠而联系紧密的三代人的共同成就。第一代人以孟德斯鸠和长寿的伏尔泰为领袖……在1750年以前完成了大部分成果。第二代人在18世纪中期进入成熟阶段;富兰克林、卢梭、狄德罗……把反教权主义和科学思想融合成一套现代世界观。杰斐逊、康德……属于第三代,他们进入了新的领域,包括科学的神话研究、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司法改革乃至实际的政治斗争……新人接踵而来,论战持续不断,于是,批判变得越来越深入和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

——摘编自【美】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现代异教精神的兴起》


(1)指出古希腊哲学家中,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是哪位。
(2)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时间和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科学革命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作者所说的启蒙运动“第三代”代表人物,并写出其各自的思想主张。
2022-09-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6月统测(一)历史试题
6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节选

2016年9月11日,第7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把中方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纳入其中,要求各方本着这一原则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同时重申联合国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寻求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共同之策。

——央广网:中国之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独特地位,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角度,简述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同志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而开创的革命道路,概述“第二次结合”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并概括两次结合所体现的思想精髓。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归纳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的核心内容,并分析联合国通过这一决议的历史背景。②指出中国政府在“三共”理念指引下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并分析联合国大会吸纳中国的“三共”理念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2022-05-1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依据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政治经验,中国走出了自己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一大法宝。毛泽东主张正确分析各类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主要矛盾。这不仅使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聂荣《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治原则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以萌芽生长,八二宪法颁布实施后更有所发展。……八二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规定,由五四宪法的十九条,扩大到二十四条,同时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原来第三章提到第二章,凸显了公民权利的重要地位。……八二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任期,明确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针。

——摘编自张明新《从宪法变迁视角看社会变迁与法治发展》

材料三   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着重对1982年宪法以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有关规定作了修改补充。将土地承包制度入宪,将“国营企业”统一修改为“国有企业”,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规定下来。……1999年,2004年,2018年,国家又分别对宪法做了三次修订。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凝聚了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

——摘编自杨彦辉《1982年宪法及其修改与中国经济制度的变迁》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统一战线视角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动力的思想。写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体现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两部著作(两次讲话)。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成就,阐释人民“实现了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当家作主”。②通过宪法,人们可以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制度。结合所学,请简述1993年宪法修订的经济背景。
2022-05-1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Z20名校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在同一年(1903年),刚从日本归国的18岁留学生邹容,写出了他的著作《革命军》。一打开这本书,劈头就可以读到邹容热情洋溢的赞颂,“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吾于是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以充满激情而又明白晓畅的语言阐述着他的主张。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   “五四”以后,社会变迁逐渐在改变着人口结构……伴随着近代教育机构的普遍设立,学生人数和自由职业者的急速增长,西方新思潮的竞相被引入,报刊的日益普及,一种有别于传统价值观的新型文化观在都市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作为文化上的新价值,由知识界、教育界通过言论、著述的渠道在社会扩散,并被众多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摘编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容的“主张”及提出此主张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时期在西方新思潮竞相被引入的新型文化观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的基本途径,并分析知识界通过言论渠道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
9 . 电视剧《觉醒年代》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等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卷轴。下列电视剧里的情节,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收到胡适寄来的《文学改良刍议》,如获至宝,赞不绝口
②袁世凯与日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引起全国民众不满
③北京大学等三千多名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卖国贼!还我青岛!”
④李大钊在中央公园作《庶民的胜利》演说,随后在《新青年》上发表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10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