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回忆:“1978年5月1日,一些久遭封闭的中外文学名著获准在全国发行,石家庄市各书店门前早早排起了长队,我和一位同学几乎将衣服挤破,才买到几本《古文观止》《悲惨世界》《围城》。”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新的教育政策提升知识地位B.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C.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的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性质、任务、方针政策等作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1949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建设的总方针;明确了改革旧教育的方针、步骤和发展新教育的方向;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会议指出了建设新教育的三个途径,即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这次会议对新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从而成为建国头三年贯穿教育工作的主线。

——摘编自董节英《50年代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先导:课程改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50年代新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50年代新中国教育改革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愦怒的葡萄》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乔德一家为代表的大批破产农民逃向加利福尼亚去寻找机会的经历。但是当他们最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加利福尼亚时,等待他们的不是梦想中的天堂,而是又一个地狱。该作品(     
A.叙述内容都是客观历史事实B.讴歌了坚毅勇敢的美国精神
C.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D.彰显了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隆平(1930-2021),江西德安人。20世纪60年代初,他在试验田中发现天然杂交稻,决心不受权威束缚,致力于揭示水稻杂交的奥秘。从19646月到19657月,袁隆平逐穗检查了1.4万多株稻穗,1966年发表杂交水稻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震动整个农业界和科技界。1971年,袁隆平团队把10多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无私分送给全国20多个农业科研单位。在全国多个农业科研单位协作攻关下,袁隆平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从而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1980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出口的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在袁隆平的倡导和建议下,“杂交水稻外交”正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2019年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摘编自孟红《福稻济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的背景。
2022-07-2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2年,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出版小说《美丽新世界》,小说的背景设定在遥远的未来(公元2532年)。赫胥黎描述的未来世界科技十分发达,但却是一个绝望的世界。人类在机械的社会里失去了人性,在物质的牢笼里成为行尸走肉般的存在。这一类小说
A.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B.对现代科技发展表示担忧
C.表现资本主义的精神危机D.善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电影《罗马11时》以战后意大利社会状况为创作背景,内容为某公司发布一则招聘一名打字员的广告,不料清早就有数百名妇女挤在楼梯和大街上排队应考,结果楼梯倒塌,酿成惨剧。据此可知该电影
A.具有现实主义的典型特点B.反映了经济大萧条的惨景
C.突出印象主义的艺术特征D.借鉴了荒诞派文学的风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宣言》与中国有三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涉及要不要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第二次结合则关系到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把唯物史观具体地运用于中国实际的问题。毛泽东读《宣言》读了一百多遍,但是没有拘泥书本的字句和国外的经验,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摘编自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编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


(1)材料一中所说的“第二次结合”主要出现在20世纪20、30年代,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结合的背景。材料中的省略号部分涉及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实践探索与基于实践得到的理论成果,请指出它们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2021-10-2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杰克逊·波洛克是美国著名画家。在他的绘画中不存在前景和背景,传统的构图关系消失了,一切空间关系不复存在了。画面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没有主次,漫无边际。曾有人调侃道:“如果你看过他早期的作品,你会觉得他更应该去打网球,或者当一个管道工。”据此可知其作品所属的美术流派应该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儒商和儒商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商初步形成,儒商文化随之出现;宋代儒商得到新生,儒商文化开始复兴;明清时期儒商发展走向兴盛,儒商文化成为主流商业文化。传统儒商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商把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相整合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儒商文化为当代儒商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材料二   传统儒商奉行儒家仁学思想,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对其加以阐发,以仁道和仁爱作为商业或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儒商特别重视义利之辨,主张在以义为先和为本的基础上取利和求利,强调公利优先,反对唯利是图。宋代以后诚信作为儒者的德行要求开始被商人吸收内化,对其加以发展并付诸实践,成为规范商业经营的伦理准则。儒家经典《大学》所说的“苟日斯,日日斯,又日新”,充分体现出儒家勇于追求和锐意创新的精神,这种思想为传统儒商所吸收和秉持,形成儒商本于天道的创新进取和永不言败的职业精神。儒商“好儒重文,倜傥有儒者风范;其人孝友礼让,仁义慈善,重族谊、乡里、故旧,恤孤弱,厚人伦,好善乐施,急公好义,热心社会公益活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徐国利《中国古代儒商发展历程和传统儒商文化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儒商文化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商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说明儒商文化的现实意义。
2022-04-27更新 | 25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电视剧《觉醒年代》通过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等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卷轴。下列电视剧里的情节,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陈独秀收到胡适寄来的《文学改良刍议》,如获至宝,赞不绝口
②袁世凯与日方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引起全国民众不满
③北京大学等三千多名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卖国贼!还我青岛!”
④李大钊在中央公园作《庶民的胜利》演说,随后在《新青年》上发表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