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时势的影响。

材料一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泰西格致性理之学,源于希腊;法律政治之学,源于罗马。欧洲诸国各以其国之今文,译希腊罗马之古籍……举国习之,得以神明其法,而损益其制,故文明之效,极于今日。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偶遇美国著名记者赛蒙氏。赛氏认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需要中国文明的救拨。梁氏指出很多西方人抱有此种心理,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近代欧洲)因为解放的结果,种种学说都是言之有故,持之成理……从两极分头发展,愈发得速,愈冲突得剧。消灭是消灭不了,调和是调和不来,种种怀疑,种种失望都是为此。他们有句话,叫做“世纪末”……这句话的意味从广义解释,就是世界末日,文明灭绝的时候快到了。


(1)材料一中:“格致性理之学”和“法律政治之学”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到材料二,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你认为梁启超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0-08-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教育之变

王韬(1828—1897),江苏甪直人,自幼跟着父亲熟读古书。1848年来上海,《墨海书馆》编辑。1862年到香港。1867年,受邀去英国讲学,并游历了法、俄等国。1870年回香港。1879年,出游日本。1884年,回到上海,出任上海格致学院掌院。

材料一、古者里有塾(私塾),党有庠,乡有校,读法悬书,月必一举。苟有不洽于民情者,民皆得而言之,上无私政,则下无私议。以是亲民之官,其为政不敢大拂于民心。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改科举莫若合《五经》《四书》为《六经》,而增入西学以试士。西学者,西国之几何学、化学、重学、热学、光学、天文地理学、电学、兵学、动植学、公法学等是。

——王韬《弢园文新编》

材料三、(格致学院考题)考泰西于近百十年间,各国皆设立上下议院,藉以通君民之情,其风几同于皇古。《书》有之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又曰‘众心成城’。设使堂廉高远,则下情或不能上达,故说者谓中国亦宜设议院以达舆情,采清议……苟或行之,其果有利益欤?或有悉期间利害若何,能一一敷陈之欤?

——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


问题
(1)“《六经》”主要体现了什么学派的思想?
(2)依据材料,概括王韬教育思想发生了怎样变化?
(3)简述促成王韬不同时期教育思想的主要因素。
2019-06-20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与晚清民初,在中国先后掀起了西学东渐的热潮。其中,利玛窦与严复是这两次西学东渐大潮中的代表人物。



问题
(1)指出利玛窦与严复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两人的作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你认为这两次西学东渐有何差异?
2019-11-1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启蒙与革命的时代
18世纪是启蒙的世纪,也是启蒙思想广泛传播和革命的时代。

(1)请将表格内所列的空格填写完整。
(2)启蒙思想如何在美国的政治体制设计中得以实践?
(3)你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数字中的历史

1700年以来,中、美两国GDP数据的变化(见下表)不仅反映了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千年史》(1700—1950年的数据来自TheWorldEconomy:HistoricalStatistics.OECD.2003;2015年预测的数据来自DevelopmentisBack,OECD,2002)


(1)从1700年到2015年的三个多世纪,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你认为两国经济地位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019-08-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的形象

中国的形象在不同时代的欧洲人眼中曾经截然不同。

材料一:中国人在道德和政治经济学、农业、生活必需的技艺等等方面已臻完美境地,其余方面的知识,倒是我们传授给了他们的;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二:再次打击中国已势在必行……像中国、葡属美洲与西属美洲这类半野蛮的政府,十年八年,就要整治一下。他们那些浅薄的头脑记不住这些教训。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警告是没有用的。他们根本不在乎你说了什么,只有棍子打在他们肩膀上,他们才会屈服。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英国首相巴麦尊在国会的演讲


(1)上述两段材料中的中国形象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2019-12-0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思想的引领

古今中外,思想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春秋战国以来,儒、法、道三家对古代中国的治世之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引领了世界现代化潮流,为近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武器。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主义运动与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以上一例,谈谈你对“思想的引领”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用史实阐述:300~4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