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3 .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凸显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出路的探索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思想解放的潮流D.清政府统治的崩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是《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简介,据此判断这份杂志创办的宗旨是
A.反对封建迷信B.抨击封建专制C.传播社会主义D.弘扬民主科学
2022-06-29更新 | 10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线上)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民报》发刊词:令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对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评述错误的是
A.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
C.没有真正揭示出中国近代社会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D.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说:“承接两宋的元杂剧,演出的场所往往在市井坊间,演出的人员是歌妓戏子,内容方面更多地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甚至在一些元杂剧作品中,下层人物甚至成为主角。”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
A.注重演绎、重现历史故事B.具有伦理教化的功能
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
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林则徐奏曰:“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于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致于误系。”……“师夷¨是对“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的突破。…这种陈腐观念在片战争时期仍相当顽固。道光帝将林则徐筹计“船炮”二事的奏折批为“无理!可恶!”“一派胡言”,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郑剑顺《晚清史研究》

材料二魏源在《海国图志・议战》中说:“其所以严武备,绝较启者,尤当倍急于未款之时;所以恁其文、饰善后者,尤当倍急于平时之日。”可惜的是,急速发展的政治形势给新思想全面实施的时间太过短促了。……新思想萌发于片战争前夕,其目的即在于反击英军侵略,解除民灾难,严重的战争形势迫使搛抗派只能偏重于对西方军事技术的学习,因此使新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现实功利色彩。一旦战争结束,以“制夷”、御侮为核心内容的新思想也就降低了号召力,在“抚夷”、“柔远”思潮占主流的晚清社会环境中,“新思想”显得不合时宜。19世纪50年代,林则徐、魏源先后去世,他们的爱国进步思想再也难找到后继者了。

——吕琮《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新思想为何难以实现》


(1)结合材料一,归纳林则徐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综合材料分析林则徐的新思想不能实现的原因。
2021-10-0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时人曾这样说:“新党之议论盛行,始于时务报;新党之人心解体,亦始于时务报。”…当立志维新变革的康有为再次上书皇帝不达后,…黄遵宪、汪康年等人提议以强学会之余款筹备办《时务报》以“开民智”,并请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在康有为上书活动中表现出超众的宣传组织才能的梁启超担任撰述。在甲午战后人心思变的情势下,《时务报》终于189689日在上海创刊。…在创刊号登出的《论报刊有益于国是》文中,梁启超开宗明旨地说明了办报的目的与作用:…录各省新政,则阅者知新法之实有利益及任事人之难经划与其宗旨所在。可以奋励新学,思洗前耻矣。旁载政治、学艺要书,则阅者知一切实学源流门经与其日新月异之迹,而不至抱八股八韵考据词章之学,枵然自大矣。

——雷顾《略论<时务报>

材料二   大抵阅日报者,则商贾百执事之人为多…阅自报者,则士大夫读书之人为多,而下焉者则病其文字之艰深。

材料三   时务报于上海,其经费变则文襄(张之洞)与有力焉。而数月后,文襄以报中多言民权,干涉甚烈。其时鄙人之于文襄,殆如雇佣者与资本家之关系,年少气盛,冲突愈积愈甚。

——梁启超


(1)根据材料一,《时务报》创办的宗旨和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时务报》在办报过程中碰到了哪些问题?从中折射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写道:“自由啊,你的旗帜虽破,而仍顠扬天空,招展,就像雷雨似的迎接狂风;你的号角虽已中断,余音渐渐低沉,依然是暴风雨后最暸亮的声音。”下列文学作品和此种创作风格比较接近的是
A.雨果的《巴黎圣母院》B.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
C.岁曼·岁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计资料

时间40110001001150015011840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

材料二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材料三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谍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当代社会传媒》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一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1956-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2021-10-0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