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会出现在西方?一个原因在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可以接近的不仅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有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后者曾促进了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各门生物科学中得到鼓舞。医生们研究了希波克拉底和加伦的全部著作,博物学家们则研究了亚里士多德、迪奥斯科里特斯和泰奥弗拉斯托斯的著作。不过,若无西欧有利的社会氛围,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主导思想,即“自然选择”,一定会被当作科学上的确定真理而为人们所接受。它有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并且在旧有的知识上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

——摘编自英国植物学家华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科学革命”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影响角度说明“达尔文是本世纪的、甚至是一切世纪的博物学中最伟大的革命者”的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恩格斯说过:“欧洲在14世纪后以封建制度解体和城市兴起为基础发生了文艺复兴,它以理性、人文主义和科学击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掀起了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据此可知,当时
A.城市的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
B.文艺复兴粉碎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文艺复兴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
D.文艺复兴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董仲舒一思想的落脚点在于论证君权神予与君权神夺,即所谓。《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这一思想的客观进步意义是
A.保证了皇帝的独尊地位B.巩固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君臣之礼的原则D.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一理论成果
A.与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是一致的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C.首次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17世纪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无论是笛卡尔还是培根,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生冲突,甚至还公然向现存的政治权威表示敬意。18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
A.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主教廷的迷信
D.维护了现存的社会政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清代画家石涛的《竹石梅兰图》,此画竹叶、梅花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恬淡相间,富有层次。石头画法简率放逸,造型夸张。由此可知,此画
A.开创了立体画的先河B.忽视神韵意趣的描绘
C.作画状物不拘于形似D.注重描绘真实的景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不打算损害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过,他坚持统治者拥有统治权力的同时,还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他和柏拉图一样,要国王做贤者,认为如果他们具有一个绅士的五条美德—诚实、正直、忠诚、恩惠和仁爱(也就是通人情),他们就能成为贤者……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并成为国家的正统信条。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到了宋代,由于知识传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士绅的规模日渐扩大……士绅阶层是平民社会当中连接国家与个人的中介,将一君万民的社会结构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纲八条目则进一步内化于一般士绅的心性当中,日常的洒扫应对亦可体会天地之理,修身齐家亦有治国平天下之功,理学的精神也因此自觉深入到民间基层。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明清时期以“礼不下庶人”为特征的儒家伦理的民间化,是以统治者为主导,士人为主体,通过政令与教化手段,向下层社会普通民众推广实施的。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宋代“理学的精神自觉也因此深入到民间基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
2020-02-04更新 | 286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0年以前,《海国图志》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不急之务而遭受冷落。而《海国图志》的传入使日本如获至宝,“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并形成了《海国图志》时代。对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魏源已经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
B.《海国图志》维护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观念
C.《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直接导致了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
D.统治集团的认知差异影响着中日两国对西方文明不同的应变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阶段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批评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据此推知
A.卢梭反对实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卢梭倡导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C.卢梭主张人民主权、直接民主制
D.西方的民主制是虚伪的、不真实的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