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

材料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   原始儒家的君臣观中存在一些明显消极的因素,他们虽然在理论(人性论)上承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却没有推而广之于政治层面,承认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他们没有否定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和君臣、君民之间的从属关系。

——邵汉明《儒家哲学智慧》

材料三   隋唐尤其是宋明以后,儒学在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都具有官方哲学地位,统治阶级用各种方式向社会灌输儒家思想,儒家伦理深刻影响了上述国家社会各个方面。

——汪德迈(法)著,陈彦译《新汉文化圈》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
(2)材料二中“明显消极的因素”指什么?并分析其主要成因。
(3)依据材料三,儒家文化对东亚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的?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谈谈你的认识。
2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爱因斯坦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科学方法”的内涵?并分析牛顿的理论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发展的表现?据材料二、三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的影响方面侧重点的不同。两者在价值取向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这句话的含义?谈谈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019-10-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隋唐宋元是中华文化高度繁荣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我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圈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具体表现、原因,并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2020-03-0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是如何利用中国形象批判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找到的“最重要的是非标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是非标准是由近代哪些中西文化论争的核心主张积累而来?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但是他也指出:“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欧洲文明的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中国在16世纪后科技发展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历史原因有哪些?
2019-10-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期初考试
6 . 古今中外,智者的箴言引领着思想的进步,是人类珍贵的思想宝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

人物

言论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战国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董仲舒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并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所处时代统治者对儒家学说的态度。
(2)依据材料概括伏尔泰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中,陈独秀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中智者的箴言,谈谈东西方思想进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019-12-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某校高二1班尚升、李新同学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搜集相关材料,开展合作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和他们一起探究问题。

材料一   


【师夷长技篇】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


材料二   


【变法图强篇】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至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民主科学篇】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四   


【思维碰撞篇】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冯桂芬这一言论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
8 . 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说明两者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别说明两者思想的积极意义。
(2)综上所述,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11-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以来形成的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着中国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助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后来他对张国焘说:“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毛泽东思想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主要是回答和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即新中国的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得以巩固和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担的具体历史使命是,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后,如何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摘编自张开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请问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成果。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分歧并分析其实质。
(3)指出材料三中两种理论的不同历史使命,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理论成果的认识。
10 . 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董仲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董仲舒为后世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该伦理信仰是如何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理学的代表人物。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其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儒家家国同构的现实意义。
2019-06-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