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2018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泰格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自希腊之后,西方世界一直都存在理智和精神之间的冲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自己全部交给其中一个,而将另一个从我们的意识中完全除去。每一代人都尽力将精神的真理和理智的真理协调起来,并借此使内心世界的图画适合于这变动不居的外在世界的画框……希腊人没有将外在世界抽象、淡化而专顾内心世界的呼声;他们也从来没有拒绝精神而偏爱其物化的形体。对他们来说,图画和画框是契合的……

——【美】伊迪斯·汉密尔顿《希腊精神》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贡献,简述这些哲学贡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获得有什么共同看法?对此,在亚里士多德的探索中有什么继承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希腊人实现“图画和画框”的契合的涵义是什么。简述14世纪左右西方为实现这样的“契合”而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
2018-11-14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的反思和探索的复杂性在于:尽管中共反思探索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错误,但从总体上看,中国革命的形势却是逐步高涨的,革命力量是逐步扩大的。革命力量的发展从主现上说显然是中共,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些共产党人积极反思、探索的正确方面在起作用。由于中共总结,反思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放手在农村搞土地革命,抓住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同时,采取了坚决的武装斗争方式,组织、扩大了革命的军队,与国民党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对抗,适合了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和中国国情,从而很快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摘编自台寿彝《中国道史》

材料二 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摘编自习近平《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将改革进行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在探索中出现严重错误的表现,并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积极探索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中国政治史相关知识,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历程。

3 . 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区分“古之君”(尧舜等原始民主时期的“君”)与“今之君”(秦以下全体专制帝王),指出“今之君”是“天下之大害”。黄氏针对尊君论的理论基础——“天下受命于天子”之说,重新论证了“天下”与“君”孰主孰客,从而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而其论证手法是复归“古之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从“君客论”出发,高唤出这样的警句:“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进一步阐发君臣关系为同事协作关系:“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论纲)》

材料二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否定了“君权神授”说,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人民主权思想。他指出,所谓人民主权就是以公共意志为最高权力,其具体体现就是由全体人民根据自身利益所制定的社会契约。既然人民主权是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每一个人也就都享有主权,同时也必须服从主权。换言之,在最高主权面前人是平等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如有人不服从,社会契约就强迫他服从,即迫使他自由。通过“社会契约”的学说,卢梭提出了全新的国家组织原则,而“人民主权论”则更直接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旗帜。

——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黄宗羲思想所体现出的新变化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卢梭思想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天下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作父亲,把他们比作天,实在不算过分。现在天下人怨恨、憎恶自己的君主,把他们看作仇敌,称他们为独夫,这原是他们应当得到的。可是那些眼光短浅的读书人,却拘谨地认为,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无法逃脱于天地之间,甚至对于桀、纣那样的暴君,也认为汤、武不应当去讨代他们,因而虚妄地传说伯夷、叔齐那些无可查考的故事,看待千千万万百姓的血肉崩溃的躯体,竟然和腐臭的老鼠一样。难道天地这么大,在千千万万天下人中,唯独应偏爱君主一人一家吗?

——整理自黄宗羲1663年《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当一群人确实达成协议,并且每一个人都与每一个其他人订立信约,不论大多数人把代表全体的人格的权利授予任何人或一群人组成的集体(即使之成为其代表者)时,赞成和反对的人每一个人都将以同一方式对这人或这一集体为了在自己之间过和平生活并防御外人的目的所作为的一切行为和裁断授权,就像是自己的行为和裁断一样,这时国家就称按约建立了。建立国家的目的是在这个国家内部和平的生活,并防御外人。

——【英】托马斯·霍布斯1651年《利维坦》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与霍布斯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与霍布斯思想不同之处的经济背景和各自的影响。

2018-02-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各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守仁)氏从政之余,读书不辍,曾师事娄谅,泛览儒、释、道三家。他一生经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面对社会危机,深感于“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瘘”,已到了“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所以决心要寻求一种能使天下事势“起死回生”的良方。他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只作为饵名钓誉之阶,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提出与朱熹理学相对立的主观唯心论的理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是人心发生的意念活动的结果,没有心就没有客观事物,从而形成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和心学体系。

——摘编自白寿彝《全球通史》

材料二启蒙学者强烈抨击宋明理学包括王门后学“空谈心性”“游谈无垠”的虚夸学风;揭露道学先生平日高谈阔论,大讲“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一旦国家有事,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黄宗羲)的虚弱本质,指出这种“空谈”“蹈虚”学风祸国殃民的恶果;另一方面,由于“致良知”说把中国中世纪哲学意识发展到了极端,并使心学理论内部孕育着自我否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良知”学经过王门后学的引发,特别是泰州学派的分化,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创设了理论前提。

——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

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谭嗣同以心学呼唤人们投入救亡图存、改造中国的运动。他从君、民平等,君权民授出发,进一步指出:“君者,公位也。庄子曰:‘时为帝’,又曰:‘递相为君臣国,人人可以居之。’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不言而喻,谭嗣同的“合同志以讲明心学”,用心学的思想资料陶铸维新理论,对清末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改造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谭嗣同用心学的思想资料宣传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摘编自吴雁南《谭嗣同“合同志以讲明心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心学与早期启蒙思潮之间的关系并简评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思想的影响。

2018-02-0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打破了君主制的框架,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设立君主的目的是服务民众。他提出具体的政治改良办法,如“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宰相设政事堂,便殿议政,天子不能尽批,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学校,养士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公是非于学校”;他还推崇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制,提倡“方镇自治”。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必须通过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或监督它所制定的法律的执行。贵族应组成团体和平民团体同时享有立法权,二者有各自的议会。行政权应掌握在国王手中,因为政府各部门时时需要采取急速的行动,一个人管理比由几个人管理要好。行政机关有权制止立法机关的越权行为,否则立法机关就要变成专制。行政也应通过它的“反对权”来参与立法。司法权应由选自人民阶层中的人员组成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来行使,它不为某一特定阶级或某一特定职业所专有。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对政治改良的构思。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和黄宗羲的思想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异同点,并分析其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2018-02-05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知识分子,对于身份立场,是有几项原则条件的,认为必然属于知识分子行为的表征。其一,有开拓并延续民族文化的使命。其二,有担负国家政治的责任和过问政治的兴趣。其三,如此的保政全民幸福的枪负,所谓“达则兼济天下”。其四,有悲天悯人之情怀,淑世之热肠。如此这般有学识有修养和思想能力的人,才可以说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当近代知识分子自我感悟到觉醒的精神状态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努力趋向,就是热切的更要晚醒全国同胞。很自然的他们就担当了先知先觉者的身份。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8-02-0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范围之内。

——英国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马克鑫《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何不足之处。

2018-02-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担任校长一职之后,蔡元培便警告他们,大学是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升官发财的快捷方式。他根据三项原则管理:
(1)大学应该是研究机构——不独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
(2)大学教育不是旧时科举考试的替代品;
(3)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蔡元培的指导下,北大成为令人振奋的高等教育机构,教师中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教授——自由主义的、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反动的。北大以数量众多的著作与思想生活而闻名,国内许多重要和前程远大的学者纷纷加入教师队伍中。
材料二
胡适是科学思维、实用主义和白话文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因为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胡适创见的主要来源是不可知论和实用主义,这也是他评价传统伦理和理念的主要方法……在胡适眼中,儒家与近代世界中的现实毫不相干。他的追随者则疾呼『打倒孔家店』。……如果说胡适反对儒家,那么他所提倡的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科学和民主。从实用主义出发,他提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实验和解决。逐步地改造社会。『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因为两个『先生』都来自西方,因此他提倡完全西化,『到西方去』是他的要旨。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胡适的文化思想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蔡元培和胡适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革命的具体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