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井冈山斗争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开展的,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遭受重大挫折下的一次奋起,可以说,井冈山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检验,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理论和信仰的一次检验。

——摘编自左乐平、王仕国《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九十周年》

材料二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核心主张,并说明提出该主张的依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史学的转变

1819世纪,欧洲史学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世纪启蒙思想家热衷于撰写历史著作,后人往往把他们称为“哲人史学家”,并相应地把他们的历史著述称为“哲学式历史学”。“哲学式历史学”的史学编纂在空间上越出传统地域,开始把西方人目力所及的东亚和大洋彼岸、中南非洲等囊括到世界史体系之中,从而产生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史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和外交,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文化史。伏尔泰在写作《路易十四时代》时说:“我们应当致力于叙述值得各个时代注意,能描绘人类精神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艺术和祖国的事件。”

19世纪,欧洲史学领域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史学研究不再是文学、哲学和神学的附属,而是变成一门自主的学科。很多史学家强调必须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各个民族,认为任何人都有权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中。他们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的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

——摘编自刘耀春《延续与断裂:启蒙运动时期到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进行评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
召开
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标志着等级君主制出现,国王获得行政权和军事权,议会获得财税审批权,国家的权力得到承认。
1532年马基雅维利
出版《君主论》
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他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1534年英国通过
《至尊法案》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1762年卢梭出版
《社会契约论》
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主权在民”而不是“朕即国家”,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1789年法国颁布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最终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8世纪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大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纷纷涌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两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儒家的思想家们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妤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的领域,他的大一统的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上)》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再现,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同样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进行垄断和遏制。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过董仲舒改造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6 .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 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 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结合四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21-03-1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复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楫(1515-1552)明代经济思想家,字思豫,号小山,南直隶松江府(今海)人。他的经济思想主要是对奢俭问题的看法。与传统思想不同,陆楫指出,“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个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

陆楫的思想与十八世纪英国的孟迪维尔(1670-1733)如出一辙。孟迪维尔在讽喻诗《蜜蜂的寓言》中,描述了一群蜜蜂的兴衰史。起先蜜蜂们追求繁华虚荣,无不奢侈挥霍,这样,社会兴荣发达,个个就业。后来蜜蜂们改变奢侈习惯过起俭朴的生活,结果导致商业萧条,民生凋敝……他这种以增加消费而不是以增加积累来促进经济繁荣的思想,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亚当·斯密、马尔萨斯、凯恩斯等人都各取所需,从中撷取过思想材料。陆楫的思想要比孟迪维尔同类观点早一百多年,但与孟相比,对后世则影响甚微。

--摘编自吴申元《明代经济思想家--陆楫》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陆楫与孟迪维尔的共同思想主张,并说明他们思想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8 . 沙龙是指14至18世纪西欧上流社会文学、艺术、社会问题的讨论场所和社交场所,是围绕一个沙龙女主人开展的社交艺术活动。沙龙的历史既是一部“政治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沙龙产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人们仔细译听着薄伽丘与彼特拉克的学术谈论,薄伽丘也在此为他那些精彩的故事积累了大量材料。在美第奇家族统治佛罗伦萨时期,经过从柯西莫到罗伦佐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克菜琪宫股里的研讨会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们的聚集地。在梵蒂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皇宫里,在鸟尔比诺城堡的聚会中,宫廷的沙龙与贵族的沙龙在奢侈繁华与人文之风中竞相角逐。

17世纪,沙龙在法国发展起来,这一时期沙龙的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沙龙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被称为文化沙龙。出入者多为社会名流,充满贵族气息、矫揉造作和高雅高尚的刻意追求。进入18世纪,法国的沙龙表现出不同于前一世纪的风格。首先,女性在沙龙中拥有更多的权利并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其次,参与沙龙的人从作家、哲学家,政治家到科学家、宗教人士等;再次,沙龙类型也更多样,如哲学沙龙,百科全书派沙龙、政治沙龙等。沙龙社交谈话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广泛,由教育的作用、文学的探讨转为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中心。除此之外,沙龙社交也涉及到政治领域,法国大革命时沙龙成为革命思想传播的场所,各种党派在沙龙中聚合,宣传自己的革命理论和政治信仰。19世纪的沙龙尽管还保存着形式上的存在,但已失去了往昔的繁荣和地位。

——摘编自肖琦《沙龙与法国大革命》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8世纪法国巴黎沙龙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沙龙的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2021-02-01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方面有何不同之处?请从思想来源方面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政治理想,并比较先秦民本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
2020-12-0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是中国不断“开眼看世界”,不断用开放的心态去融入世界,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材料   1872年,清政府正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开启了近代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其后,清政府又派遣一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海军炮舰等技术。在这120名幼童和后来赴欧洲的留学生中,出现了“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启蒙思想家严复。

如果说最早去欧美留学的潮流,是在西学强势来袭的背景下被动作出的选择,甲午战争后赴日本留学的潮流,则多了一些主动性。1898年,清政府派出第一批官派留日学生13人,到1905年达到高潮,约有8000多人。其中杰出代表包括孙中山、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田汉等。

“庚款留学”在1909年一1937年之间,由清华选派了留美学生总计1971人,并带动了大量“自助学者”赴美,这是开拓中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一代留学生,很多人成为学科奠基人和学术栋梁,竺可桢、侯德榜、钱学森、钱伟长、梁思成、周培源、梅贻琦等都是“庚款留学”的杰出代表。

1915年,海归精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

到了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俄潮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它一开始就是严格而有目的的革命班干部培训,在中国留学史下,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产生了“留苏热”,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导人。经过“文革”时期,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从1978年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

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主要变化。
(2)结合中国近现代留学潮的变化,说明一个半世纪的留学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