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8 道试题
1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里克利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如何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4)依据材料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2024-03-2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的盛会,它汇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同时也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5月1日,首届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在伦敦水晶宫开幕(下图)。在160天的展期中,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约630万人次参观。……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有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抽水机等等,这些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1)英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

材料二: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l l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3)据材料三概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2002年,中国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这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截至2009年9月,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展,参观人数预计约7000万人次。有望创下世博会历史的最高纪录。



(4)2002年中国上海申博成功,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4-03-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

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分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分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分称时期政见主旨
(1)维新派维新运动时期(1895—1898年)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保皇活动时期(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立宪运动时期(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试仿照对分称(1)(2)的解读,撰写分称(3)的政见主旨。
(2)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并据此推测1911年以后立宪派与革命派关系的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北宋中央和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   宋代开始出现生活题材的绘画。两宋之交的苏汉臣所做的《货郎图》,生动反映了当时乡村货郎贩卖货品的实际情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开封的繁荣,为后人研究北宋时期的人物服饰、生活用品及车、船、桥梁等社会现象,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三   宋代“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北宋蔡襄指出:“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南宋学者叶绍翁也指出自己所处的时代为:“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奁聘之多。”当时,即使是寡妇,若携带的奁产丰厚,娶之者仍旧趋之若鹜。

——摘编自张本顺《从宋代婚姻法中财婚制看宋代的近世化转型》


美国学者孙隆基认为,宋朝具备了近代社会的基本要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要素的表现,并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

18626月.京师同文馆正式开馆,设立初期只是为了培养为朝廷效力的专业外交翻译人才。洋务派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真正的西学乃是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背后的天文、算学等科学技术,于是1867年陆续增设天文、算学、化学和公法等馆舍,学习西方自然科学。京师同文馆也由单一的语言类学校发展成涵盖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在内的综合性学府。

1869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之后,又陆续聘请了一批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教习,如医学和生理学教习德贞、中国优秀学者李善兰担任算学教习,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年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制定了全新的学习课表(如下表)。

学年课程内容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京师同文馆存续期间(1862-1902)。师生们以翻译国际法为肇端。渐及外交、天文、历史、医学、数学等不同领域,先后印刷出版《万国公法》《富国策》《化学阐源》等多部西方著作。

——禹仁朋《从西语到西学:清末京师同文馆创办始末》


对京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的变化做出历史解释。
2024-02-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景德镇——时代变迁的缩影

材料一   明代后期,景德镇民窑业快速发展,外来劳工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也随着发展膨胀。嘉靖年间,景德镇人口已是“主客无虑十万余人”,他们以“窑业佣工为生”。到清代,景德镇“烟火逾十万,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土著居民十之二三”,景德镇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

表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表

时间事件纪要资料来源
嘉靖十九年1540因水灾后饥荒,浮梁县窑户遣逐乐平县雇工,乐平县工人遂行劫夺,终致浮、乐二县民众聚众互相仇杀。《明世宗实录》
乾隆元年1736坯户吴以恒、胡万正欲增银色,与窑户万美生争闹停工。《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
乾隆、嘉庆间约1796御厂脱胎画坯工人王子贞领导的“毛银改纹银运动”。毛银是散银,成色不好。坯厂发工资,原以纹银发给,后改成毛银,使用时较纹银要贬价。所以工人们要求改纹银,举行罢工,遭官府镇压。《景德镇陶瓷史稿》
嘉庆、道光间约1821以蒋知四为首,争取每名工人每月十二两肉,举行罢工,称“知四肉”运动。《景德镇陶瓷史稿》

——据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整理

材料二   



图1 明清景德镇瓷器国内主要销售点和市场   图2   明清景德镇瓷器至国内沿海港口路线示意图
(1)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起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时代特征。
7 . 1958年——1969年戴高乐执政,推行“戴高乐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戴高乐主义在对外关系中采取部分政策和措施

1958年,戴高乐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洲人的欧洲”。同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与德国签署《法德合作条约》。
1960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19603月,戴高乐面向苏联及东欧国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19666月,戴高乐访问苏联,并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发表联合声明,推动东西方缓和。
1963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主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出现了多个新兴节日。开元十七年(729年),百官表请以唐玄宗生日为千秋节(皇帝诞节),得到唐玄宗首肯,唐玄宗还下令允许“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天宝五年(746年),陈希烈上奏,“太圣祖玄元皇帝(老子,唐奉其为始祖)以二月十五日降生……请同四月八日佛生日,准令休假一日”。这一建议得到皇帝首肯。贞元五年(789年),唐德宗颁布《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敕》:“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内外官司休假一日。”在中和节这一天,百官要献农书,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着谷物及瓜果种粒来赠送亲友。此外,迄今仍堪称“大节”的清明节和中秋节也在此时诞生。据史料统计,唐代节假日的总天数超过了40天。

——摘编自张勃、李学娟《唐代节日特征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新兴节日出现的原因。
(2)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补充一条唐代新兴节日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说明。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历史考察

注:图3中的社会革命在以上国家主要表现为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国家统一。

——据杨中凯等《近代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历史考察》整理

(1)图1、图2所示资料能否用于探讨世界专利中心的转移?说明理由。
(2)图3呈现了某学者对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探讨,选择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阐释这一因素与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关系。 (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2024-02-16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9年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美国和欧洲盟国、日本、澳大利亚秘密组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总部设在巴黎,简称“巴统”,苏联、东欧和一些民族国家被列入禁运对象。1950年,巴统正式将中国列入禁运国家之列。1952年,巴统成立亚洲分支机构“中国委员会”、专门实施针对中国和朝鲜的禁运。1990年6月,巴统决定放宽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出口限制,1993年,会员国一致认为巴统“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次年4月9日正式宣告解散。为弥补巴统解散后国际多边出口管制的空白,1996年7月,在美国的操纵下,“巴统”成员国和中东欧国家,以及南非、印度等共33国的代表签署《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员国间的信息通报制度,达到对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协定在口头上将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利比亚4国列入管制对象。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组织机构

限制清单

巴黎统筹委员会

先进材料、材料加工、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导航与航空电子、船舶、推进设备

瓦森纳协定

特殊材料及相关设备、材料加工、电子、计算机、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导航与航空电子、船舶、航空与推进设备

——据郭锦《从巴统到限制军售——西方对我国技术出口管制的历史演变》等


结合材料,以“从‘巴统’到‘瓦协’”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