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或许是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所以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仅仅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感兴趣。确切地说,他们是对坚船利炮感兴趣,他们始终坚信在纲常礼教方面,西方不如中国,从此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始影响中国一批又一批人。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也从理论进入实践阶段。19世纪末, 中体西用思想走到了尽头,然而思想的闸门已经打开。

——摘编自纪锋《略论近现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变迁》

材料二   所谓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即“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那些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人文观点和理论意识形态的总和”“不管其成败如何,不管其内蕴的正确程度如何,都从属于那个历史性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前途的设计,都是这场社会选择的答卷”。它们不仅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不断学习的必然结果,而且顺应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中国近代化历史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这些形成于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思潮,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民族传统观念的烙印,体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摘编自马艺铭《浅析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理论进入实践的标志性事件,并用史实解释“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走到尽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先后出现的社会思潮,并说明其共同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汉承秦制,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前135年—前109年,西汉中央政府在今西南边疆共设置了犍为、益州等9个边郡,将西南边疆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系统。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多由将军兼任,有的是由皇帝下诏征来,他们代表中央政府屯兵驻守于边疆民族地区,在防止边疆民族地区民族事变发生的同时还对边郡辖区采取一些“用夏变夷”的经济文化措施。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

——摘编自《土司制度及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汉边郡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认识。
2024-01-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唐代职官设置的整体,三省是对重要最高权力的划分,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是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且门下审复的第一个手续就是向皇帝复奏画敕,最后一个手续是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就是说其工作运转受到了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是皇帝所赋予。在以皇帝和三省为核心的最高领导机构之下,政令的具体执行由六部与尚书省具体负责。唐代的六部设置于尚书省之下,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在每个部下面又设置了四个司,这样中央的领导机构为皇帝和三省,重要的执行机构就是六部和二十四司,这些机构统领着全国的行政事务。    

——摘编自赵冬云等《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等

材料二   英国革命是民族国家首次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造,其最大的成果就是创造了君主立宪制这样一个全新的政体。这一创新是在英国传统政治结构的基础上开展的,其主要变化是:通过立法,实现了国家权力重心的转移,议会的权力大幅提高形成了对王权的有效约束;在议会内部形成初步的权力分割和制衡机制,这包括两院制的沿袭、政党的分立;对个人自由的保护和尊重,包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肯定和对人身自由的保护。由此可见,英国革命建立了现代政治的基本结构,但其民主化改造有许多不足,尤其是高额财产资格将大多数国民排除在议会选举之外。革命后的英国国会、自由实际为少数人专享,英国的政体更大程度上处于贵族民主制的水平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相较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成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不征关税。《汉书》载:“(汉武帝)太初四年冬,徙弘农都尉治武关,税出入者,以给关吏卒食。”武帝以后,内地关税的征收范围不断扩大,且税率不断升高。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路贸易经河西走廊,直通中亚和西亚。海路贸易也兴起了,番禺是当时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在边境的进出口要道,汉代都设关管理对外贸易征税。

——摘编自祝凤梧《中国古代关税漫谈》

材料二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其手段有:一是设立通商口岸;二是降低关税。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进口关税降无可降。清政府也需要稳固的财政收入,关税是维护清政府运转和及时足额赔款的保障,因而,在经过前期关税和船钞的大幅下降之后,晚清后期,关税制度特别是关税税率、船钞等变化不大。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为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西方列强主动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值百抽五”的水平。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关税征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关税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5 . 民族与世界,个体与整体,在对立与统一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蒸汽动力制造产业的出现,将对外贸易导向一个新视野。随着曼彻斯特及其他地方工厂出现的整体性纺织品生产过剩现象,其任务变成积极地寻找这些大量制造商品的新消费者,而将焦点摆在他们想象中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个新的贸易目标在亚当·斯密所著之《国富论》中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念,找到其最为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正当性。掌破仑战争的结束,让欧洲列强有余力从事海外扩张,而炼钢及其他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业技术促成了军事的现代化。由于《南京条约》及其后续条约的影响,导致清朝在双手被反绑于背后的情况下,进入了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新时代。

——整理自《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   1897年盛室怀在中国创办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一方面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又解决了以往“官督商办”企业所未能克服的“官扰”难题。但是,通商银行过于依赖政府,也依赖于外国,为此,张自洞称之为“不宫不商,亦官亦商,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银行。张民此语揭示了通商银行内部的官商关系和外部中西关系的复杂。

——整理自巩为为《盛室怀与“官助商办”的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三   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方式向欧洲各地输出革命,废除了统治西欧长达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使成打的封建王冠落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他提出国家基本主权与义务的概念,强调国家主权包括领土主权、民族自决权、对境内外国公民的管辖权等,极大地丰富了国际法的内容。这为维也纳会议以国际公法方式确定划分国界的原则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木生《1815年维也纳会议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侵华的动因和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角度说明19世纪中国在对“西方扩张及激烈国际竞争”的回应。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战争的政治影响,
2023-08-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6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93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屯垦规模及形式

朝代人数面积时间形式
西汉20000多人50万亩113年军屯为主
东汉5000人10万亩128年军屯为主,少数犯屯
魏晋2000人4万多亩96年军屯为主、少数犯屯、民屯
隋朝3000人6万多亩10年军屯为主、少数犯屯
唐朝50000人50万亩160年军屯、民屯、犯屯
元朝57000人100多万亩20年军屯为主、民屯为辅
清朝120000人960万亩195年军屯、民屯、犯屯、旗屯、商屯、回屯

材料二历代屯垦地点南北疆分布

朝代南疆北疆
西汉伊利河谷、渠犁、轮台、北行鞮、焉者、姑墨、伊循车师
东汉伊吾庐、疏勒、于阗车师
魏晋楼兰、高昌、尼雅
唐代焉耆、于阗、疏勒、轮台、伊吾龟兹、庭州、清海
元代哈密力、曲先、亦里黑、可失哈儿、斡端、阔挥别失八里、滕竭儿
清朝吐鲁番屯区、伊犁屯区、哈喇沙尔屯区、乌什屯区、阿克苏屯区、哈密、巴尔楚克、喀喇赫依朴城子-奎屯屯区、古城屯区、木垒屯区、乌鲁木齐屯区、济木萨屯区、玛纳斯屯区、库尔喀喇乌苏屯区、晶河屯区、塔尔巴哈尔屯区、巴里坤、辟展

材料三                           历代屯垦地点示意图


   

——摘编自邓德芳、段汉明《古代新疆屯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新疆屯垦现象进行阐述。
2023-05-21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的英美关系

时间事件
1807-1808年英国袭击美国的“切萨皮克”号军舰
1837-1838年美国民众援助加拿大的反英起义
1845-1846年英美争夺对俄勒冈的控制权
1854-1856年英美争夺中美洲地峡的控制权
1861年美军检查英国邮船“特伦特”号,捕获两名南方邦联的外交人员
1862年英国干涉美国内战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05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给英国首相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不必为两个伟大的英语国家民族间的竞争梦魇所困扰,我从未考虑将英国作为战争对象,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后美国协调与英国的关系,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采取共同立场,而英国也逐渐承认了美国的新兴大国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两个主要的英语国家彼此相互迁就融合,几乎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

——据约翰·邓布利尔《特殊关系:冷战及其后的英美关系》

对19世纪以来英美关系的不同走向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3-05-21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年间政府组织规模空前的大移民,燃料消耗量必然猛增。金元以降历代政权定都处在华北范围之内的北京,这对华北地区所造成的燃料压力自然也更为巨大,北京城及其周围地区一直生活着大量的军人、官僚、皇族等,政府需要为他们提供柴薪。永乐时期华北等地每年都生产大量砖瓦供应官府,冶炼金属也需要大量柴薪。华北民居的炕是家庭吃饭、交流的地方,加热面积过大所消耗的柴薪也会很多,对于天然植被稀少燃料匮乏的华北地区无异于雪上加霜。

——摘编自赵九洲《古代华北燃料问题研究》

材料二   美国早期能源结构以有机植物型能源为主,煤炭产量稀少,大部分需由正处于能源蓬勃转型中的英格兰进口。19世纪50年代起,随着铁路的建成和蒸汽机车的使用,内地煤炭得以用廉价、便捷的方式进行跨区域配给,使得东北部工业区的煤炭供给日渐充足。仅过了30余年,美国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便已完成。1861年时,宾州帝井和菲利浦油井的日产量合计达到6500桶,当时“足以满足全世界的石油需求”;到1880年时,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国,远高于英国、法国等其他西方国家。在石油快速提升其在能源结构中地位的同时,美国也开启了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内天然气钻井开采活动广泛开展,美国城市家庭中开始集中使用燃气,工业亦在制造和加工环节中利用天然气。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明代北方出现能源危机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美国能源转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但人才缺乏。1935年,斯大林在一次讲话中强调: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青年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斯大林的号召,认真钻研新技术,在个小时内采掘102吨煤,超过定额的13倍,创造了新纪录。在斯达汉诺夫的带动下全国各行各业都展开了赶超斯达汉诺夫的群众性生产劳动竞赛活动,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卫国战争期间,苏联人民更加广泛地开展这一运动,为前线战士提供了大量物资战后初期,斯达汉诺夫运动更是推动苏联在废墟中迅速重建。

——摘编自姜天明《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及其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吴满有运动和赵占魁运动标志着斯达汉诺夫运动在中国的落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光荣”“人人平等”的新观念,使劳动人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尊严。1950年9月,“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464位代表参加了大会。他们是革命功臣、护厂英雄、生能手,很多人在根据地时期就是先进典型,如吴运铎、李顺达、马六孩等,他们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1956年4月,新中国第二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4703位先进个人获奖。此次褒奖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过渡时期的先进典型,有来自企业产一线的优秀工人孟泰、赵梦桃,来自文化教育界的优秀知识分子钱学森、张光等。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召开劳模表彰大会的原因。
(3)综上,指出中苏两国劳模运动的共同价值。
2023-02-02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