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材料二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辨证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
2021-02-2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些城市成了欧洲资本主义新文化运动诞生的摇篮,这儿拥有丰富的古希腊罗马遗留下来的古典文化遗迹、遗物。在东西方商业贸易交往的过程中,从东方的拜占庭与阿拉伯人那儿传入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典籍,同时也从东方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文化意识。

——摘编自庄锡昌《世界文化史讲座》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列表

代表人物国籍主要成就或特点
但丁
意大利
《神曲》,文艺复兴先驱
乔托欧洲绘画之父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十日谈》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大卫》
拉斐尔《西斯延圣母》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
拉伯雷法国《巨人传》
伊拉斯谟德国《愚人颂》
塞万提斯西班牙《堂吉诃德》

——摘编自《文艺复兴——巨人时代》

材料三 莎士比亚还影响了托马斯-哈代、威廉·福克纳和查尔斯·狄更斯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25部引用莎士比亚的作品。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独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莎士比亚:他的著作《白鲸记》里的亚哈船长是一个经典的悲剧英雄,含有李尔王的影子。在莎士比亚时期,英语语法和拼写没有今天的标准化,他对语言的运用影响了现代英语。

——维基百科全书《莎士比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的主要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评析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2021-02-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历史上的“大一统”发生了几次巨大的变化。以下仅举两例。第一是周秦之变。东周“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诸子百家思考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回归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孔子用“礼”维护了社会整合的基本纽带,培养了大一统文明担纲者“士”,用“史”凸显了审判罪恶的特有方式,萃取了礼乐文明的基本价值“仁”。老子强调“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天下心为心”“以无私成其私”。法家擅于君权的运作,主张严刑峻法。秦朝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编户齐民、车同轨、书同文,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交通、文字大一统,构建了中华文明大一统的基本框架。但是秦朝的文化整合没有做好,这个任务留给了汉朝,董仲舒构建了天下——天子——天命的神学系统。汉武帝“推明孔氏、表彰六经”,巩固了大一统。第二是唐宋之变。汉朝之后,儒家经典成为选官依据,手抄成本较高。豪族投资文化,建立起累世经学甚至累世公卿。但豪族士大夫祖尚浮虚,不堪重任。李唐一族“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华颓废之躯”而崛起。但如何瓦解豪族势力?如何真正大一统?这是科举制度建立的逻辑,也开启了中国的平民时代。但唐宋世风也面临了一个新问题:佛教的兴盛,士大夫崇尚虚无主义,以至于“儒门淡薄难收拾,天下英才归释氏”。宋代世大夫寻找的答案一是“祛邪”,重振礼义廉耻;二是“扶正”,学习佛教精密的形而上学体系,建立儒家生活方式的哲学基础。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

——节选自李勇刚《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周秦之变与唐宋之变本质区别,并概括先秦诸子的应对之道。
(2)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这一观点,并用史实说明。
2021-01-2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古人很少思考那些与物质生产发展无关的抽象问题……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缺点是缺少严格求证的思想。中国明代的李之藻曾致力于西方数学与中国古算术的对比研究,他同样认为,中国古算术最为缺乏的就是西方那种完整的推理系统。此乃尊崇实用理性的传统使然……古代中国注重功利,重政轻技的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只能孕育出诸如农学、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以实用理性为特质的科学形态。

——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哪些特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些特质的原因。
2021-01-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外国传教士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等地开办教会学校,开有《圣经》、四书、算术、地理、历史、科学、生物等课。清政府开办的新学堂,首推京师同文馆,是一所文理综合的专门学堂……民国时期,高等考试之分科,有外交官、领事官、教育、卫生、财务、行政人员、司法官、监狱官、律师、西医师等。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近代教育有哪些新发展?
2021-01-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文主义思想是世界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转向,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黄宗羲在政治专著《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与“独夫”,宣布“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面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是非”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产生一千多年后,在西方文学中得以发扬光大,其中的美神阿佛洛迪忒,成为彼特拉克笔下美丽的劳拉,而爱神厄洛斯的世界则是《十日谈》抒情笔意所在……希腊神话中,诸如海神、冥王、战神、太阳神、智慧女神等,多数在外形上无异于人类,他们既需要膳食、休息,也有虚荣心,嫉妒心,个性张扬,放纵原欲,尽情地享受现实世界生活。“因信称义”源自《圣经》,是基督信仰中重要的一条教义,主要意思是:神称信耶稣的人为义,因信基督称义,不因信律法称义。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两者在产生的时代背景、斗争对象及斗争方式上的相同点。
(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启蒙运动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格物致知”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宋儒程颐首先赋予它认识论的意义:“格犹穷也,物犹理也,若日穷其理云尔,穷理然后足以致知,不穷则不能致也。”朱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明朝中后期,西学传入后,带动了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方以智,创造出“质测”一词来指自然科学,王夫之则明确地把“格致”等同于“质测之学”; “密翁(指方以智)与其公子为质测之学,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印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清朝的颜元进一步把“格致”等同于“孔门六艺之学”,即实做其事。十九世纪以来当西方自然科学以更大规模传入时,对其称呼继承了明末清初的传统,“格致”一词普遍流行起来,并成为要求革新的人们的热门话题。在这个阶段,介绍科技的格致诸书大量出现,如《格致启蒙》《格致丛书》《格致略论》,不下几十种。1874年,徐寿等人主持创办了第一所民办新式书院,取名为“格致书院”,其宗旨为“意欲令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

一一摘编自王果明《从“格致学”到“科学”;近代中国对“科学”认识的深化》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某些有识之士主张向日本学习,“科学”一词也于1897年前后由日本传入中国。戊戌变法前后,严复在他早年所译《国计学》残稿的按语中说:“故即使治此学……不可谓人事为无因果,抑科学之无此门也”。其后他又在《原富》翻译稿中多次使用“科学”一词。1901年钟观光、林涤庵等人创办“科学仪器馆”于上海,并有《科学丛书》的出版。1902年,“科学”一词已为部分报纸、书籍所使用。1903年章太炎、谭别同、鲁迅等人均已使用“科学”一词。1904年,湖北张难先等人用“科学”掩护组建团体“科学补习所”。1907年有留学日本的学生组织的科学研究会出版了《科学一斑》。1915年有留美学生组织的科学社出版了《科学》杂志。这个刊物在中国的影响较大,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杨文衡《“科学”一词的来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和明末清初的学者在“格致”认识上的不同,并分析“格致”一词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普遍流行起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一词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流传的影响。
10 .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系统地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影响深远。著有《春秋繁露》,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为迎合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提出的主张?
2020-12-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