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信勒·凡尔纳(Jules&Vem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以空想的方式将当时的科技成果神奇化,大胆猜测、热情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并对种种社会弊端进行深刻揭露和辛辣讽制,生前其作“光是无插图小型本便销售了约160万部”。七八十年代,日本明治文坛搬起“凡尔纳翻译热”。作品热度仅次于莎士比亚,成为中国作家“改译”的基础。1902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创办《新小说》杂志,将《海底旅行》归类为“科学小说”进行连载,并亲译介绍西方少年探索冒险、同舟共济精神的《十五小豪杰》。同年4月,赴日留学的鲁迅订阅了该杂志,翌年秋译成《月界旅行》,讲述三名探险家乘坐空心炮弹飞往月球的故事。鲁迅译本重“科普”而轻“幻想”,“不适于我国人者”多有删节与调整;采用章田体,加入对偶的破题诗,但正文“掺用文言俗语”,随处可见“自由、人民、进步、法则、研究、发明”等新调汇。鲁迅认为:“(读者)必能于不知不觉间,获一斑之智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摘编自(日)山田敬三《鲁迅与儒勒·凡尔纳之间》等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中国历史是在不断发展演进变化的。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的规律之一。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之一,并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可怕的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史实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020-11-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沉沦”与“上升”

有学者认为,1912—1923年,是中国社会从“沉沦”到“谷底”并转趋上升的时期。中国社会内部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迅速成长,并终于取代旧势力开始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


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中“1912—1923年,中国社会内部发展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一观点。(要求:多角度说明,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牛顿的科学成就

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此之前及发表之际,英国主要大事年表如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

1626年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去世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完成《利维坦》

1660年“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发展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领到皇家特许证。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

1665年英国开始出版科学报告会文献

1679年议会制定《人身保护法》,并迫使英王签署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然法则。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致力于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

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经济领域,提出了市场的供求原则。

法国的孟德斯鸠试图……找到能在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中蕴育政治自由的原则。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围绕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5年的中国

材料一   1905年部分大事记

4月清政府删除刑法中凌迟、枭首、戮尸等项
7月五大臣出洋考察,拉开预备立宪序幕
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9月清政府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严饬各地遍设蒙小学堂
日俄战争结束后,双方签订条约,日本获得旅顺口、大连湾及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独占权,战败的俄国也稳固了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权益
10月京张铁路开工

材料二   1904—1905年以中国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

——摘编自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材料三 1905年,孙中山拜访严复。谈话中,严复始终认为改造中国,“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摘编自陈国庆《晚清新学史论》

材料四 1905年,《民报》上刊载了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主张的文章,文中称《共产党宣言》为“万国共产同盟会奉以为金科玉律”,并介绍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思想。

——余培源《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1905年中国的认识。(要求:多角度论述,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6 . 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当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性,节制是最低的德性,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具备了正义的德性。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

欧洲中世纪,“君权神授”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的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爱一切人”,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18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民主国家,政府才由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唯一目标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活动,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合所学,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5-14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5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兴国调查》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 4 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简介。(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
8 . 思想文化的繁荣昌盛促进了科学的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第奇——洛伦佐图书馆是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收藏图书及手稿的馆舍,佛罗伦萨共和国的统治者C.de美第奇和他的孙子L.de美第奇都是人文主义的热心倡导者。该家族依靠人文主义学者和书商搜集到大批珍贵古代抄本,建立了美第奇家族图书馆。L.de美第奇继承祖父遗志建立了洛伦佐图书馆,1571年正式向公众开放,所藏书籍和手稿总计3000种。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设计的馆舍及内部装饰保存至今。

——摘编自杨威理《西方图书馆史》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美第奇——洛伦佐图书馆兴建的条件。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把批判功能与生产(建设)功能结合起来,并且使两者直接地互相转化”。

——【美】彼得·盖伊《我为什么写<启蒙时代>》


(2)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三   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
2020-04-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信条。

孔子孔子和各家的创始者一样,为宣传自己的理论,为以自己的理想“救世济民”东奔西忙,得意的日子并不多,更多的是“厄于陈,困于蔡”的艰难奋斗。他死的时候也没有统治者给他谥号与尊荣。后来经过“亚圣”孟子的发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肯定,儒学升为百家之首和唯一正统,孔子的地位也越抬越高,由“先师”而“文宣王”,由“文宣王”而“大成至圣文宣王”,而“万世师表”,而人见之皆要跪拜的偶像。
顾炎武生活于明末乱世,目睹时世艰难,自崇祯十二年后,即开始搜集史籍、实录、方志及奏疏、文集中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料,并对其中所载山川要塞、风土民情作实地考察,以正得失。晚年时,他将书稿一分为二:"一为舆地之记(《肇域志》),一为利病之书(《天下郡国利病书》)"。
林则徐蒋氏(蒋廷黻)论林则徐,有两个林则徐,一是士大夫眼中之林则徐,一是真实的林则徐。士大夫眼中的林则徐,百战百胜,洋人闻其名而丧胆,惜奸臣琦善收受英人贿赂,致林去职,局面遂不可收拾。其实,真实的林则徐彼时已然觉悟:我方军器、实力皆远逊于西。他竭力买外国炮、外国船,且派人翻译外国刊物。他在广东搜集到的大量资料,后来都给了魏默深(源),魏氏据之撰成《海国图志》。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并不为过。林则徐的软肋是过于顾惜“羽毛”,为“士林清誉”而惧受“清议”指摘,无勇气登高一呼而醒世人。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万众景仰,然林氏终受声名所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10 . 英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

到了中世纪,英雄变成了提倡宗教道德和禁欲主义的基督教圣徒、殉教者。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英雄分类代表人物
神灵、先知英雄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
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
教士英雄马丁·路德约翰·诺克斯(16世纪苏格兰宗教改革领袖)
文人英雄(产生于印刷普及之后)卢梭塞缪尔·约翰逊(18世纪英国文豪)
罗伯特·彭斯(18世纪苏格兰著名诗人)
帝王英雄(产生于政治革命之后,非世袭君王)克伦威尔拿破仑


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