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腊神话中描绘了很多英雄人物。希腊的英雄是一大群相貌俊美、举止娴雅、体魄健壮、有血有肉的与人同形同性的神灵。他们的形象和性格与凡人非常相近,甚至没有专权与等级,神与人同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希腊神话英雄热爱生命(厌恶仇恨死亡,他们热爱现实生活,对于死后的世界不关心,如斐赖城王后阿尔刻提斯替丈夫殉命,赫拉克勒斯到冥府同死神搏斗,夺回了她的生命。英雄人物常常宴乐、歌舞、开展竞技活动或社交活动。此外,希腊神话英雄还热爱冒险、善用武力,以维护自身利益为主要的价值追求。

——据《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与希腊神话英雄相比,中国神话英雄则显得温和些。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长期面对生存的困难和与自然做斗争的困难。为了战胜这些困难,人们创造了各种神话故事,寄托改变苦难环境的愿望。这体现了远古中国人对人类、对自然的和谐关系的理解,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初步体现。中国神话传说的主旨偏向于歌颂为大众谋利益的英雄,这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民族性格中的群体意识、大局意识。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鳏治水招诛、女娲补天灭灾、后羿射日除害,这些典型的中国神话英雄形象都是为了维护群体,谋求共同的利益。这些英雄也往往是道德的至高点,完美无缺,拥有凌驾于智慧、勇力之上的伦理道德。

——摘编自宋丹阳《中国神话英雄与希腊神话英雄的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神话中英雄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神话英雄与希腊神话英雄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020-01-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毛泽东的某部著作发表后,在沦陷区,日伪政权将其严行查禁;而在国统区,诸多国民党人围绕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性质.革命的步骤论等问题,对其发动围攻。这部著作应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D.《新民主主义论》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检、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枕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靡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主要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4 . 隋朝的丹元子按照晋人陈卓所定的星座,把周天各星的步位,编成一篇七字长歌《步天歌》,文句非常浅显。元代王祯的《农书》由《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组成。其中《农器图谱》对各种农具、水利机械、手工业工具等均有详细的图解。上述举措
A.提高了民众的科学理论水平B.利于相关科学技术在民间的传播
C.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撰写的大量文献、指示和电文中,以下文献按写作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将革命进行到底》                      ④(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A.①④②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法国的思想家托克维尔说:“当我目睹绝对命令的权利和手段赋予任何力量时……无论它被称为人民还是国王,无论它被称为贵族政体还是民主政体.我都会说,它播下了暴政的种子。”托克维尔意在指出
A.任何政体都无法实现民主
B.要对绝对的权力进行限制
C.宪政的理论只是一种空想
D.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渊源
7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A.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B.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
C.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D.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
9 . 康熙摒弃了天降祥瑞的虚浮学说,而把“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视为“莫大之祥瑞”;习近平也特别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与材料意思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B.天人一理,格物致知的思想
C.致良知,知行合一的主张D.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其中英国学者钱伯斯的《百科全书》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最为著名。百科全书的编写(  )
A.促进了民主政治在欧洲的普遍实现B.实现了大众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
C.有利于民主科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D.矛头直指欧洲的封建神学世界观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