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2019-11-26更新 | 619次组卷 | 6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9.17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选文

《颜氏家训·养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慕贤》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氏家训·治家》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勉学》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材料二: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材料三:歌谣一:“黄狗黄狗你看家,我在园中采红花,一朵红花采不了,双双媒人到我家。”“我家女儿年纪小,不会服侍大人家。”“爹阿爹,不要忧,娘阿娘,不要愁,看我明朝梳个好光(鲜)头。前边梳了盘龙髻,后边来到看花楼。看花楼,饮好酒,他弹琵琶我拍手”。

歌谣二:竹公竹婆竹爹娘,今年让你长,明年让我长。你长没有用,我长嫁儿郎。

歌谣三: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不害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摔不倒。

——明代江南地区女子的歌谣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2)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奕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
2019-09-07更新 | 228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逐步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5 .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其相关主张。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华阴王氏宗祠记》


(3)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认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分析顾炎武产生该思想的时代背景。
2019-08-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古代民间谚语:“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真实地反映了经学地位的提升,其最早出现于
A.春秋末期
B.战国晚期
C.西汉中期
D.唐朝前期
2019-08-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1
7 . 在中国古代,作为知识分子,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西汉宋朝
经学五经十三经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2019-08-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体现了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儒家的大同思想
C.法家的富国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三字经》曰“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材料中的思想主张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019-08-1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拓展训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倡导
A.德政
B.仁政
C.礼治
D.人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