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的普遍死亡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向今生,开始珍视生命的价值和自我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瘟疫过后,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松弛了,死亡阴影、惨淡生存反而激发了对美好的事物的热望,人们渴求奢侈品,许多人转而追求尘世享乐。黑死病推动人文精神在人类意识中的觉醒。为了破解黑死病原因,欧洲各地出现了创办大学的热潮。……新兴大学对瘟疫和外科学的长足进展,医学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既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成果,也面临诸多全球化危机。(全球化)却是无处不在的风险隐忧、遍布全球的经济失衡、此起彼伏的区域冲突和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由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充斥着掠夺、剥削和压迫,这与世人对全球化发展的期待相去甚远。只有找准全球化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黄炬、刘同舫《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


(1)有学者认为“黑死病加速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根据材料一,分析黑死病是怎样加速文艺复兴到来的。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述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策。
2020-08-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启蒙运动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下列关于启蒙运动价值和意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其最重大的价值在于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B.开始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它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
D.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
2020-08-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发明的时代最早,并且《后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由此后人多认为造纸术是在东汉开始发明的。然而,20 世纪 70、80 年代在新疆、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都发现了西汉植物纤维纸片。特别是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片,上面有黑色线条,一些学者学认为它是一张西汉地图的残片。这样,关于东汉造纸就有了新的看法,一般认为东汉时是有人科改进了造纸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原料领域,使得纸的产量、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因此被誉为网“造纸技术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纸与造纸术的流传,大大改善了文化传播的条件,尤其是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进步。西方学者评价说:“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受纸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据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

材料二:核武器和导弹试验成功,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20 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当时那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震惊世界的成就,几乎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事情。它是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人员、职工和解放军战士怀着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自我牺牲精神,在中央强有力领导下完成的。二十四年后,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东汉出现的“造纸技术史上一项重大的技术革命”,并用一句话说明天水放马滩等地发现残纸文书的学术价值。简述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内、外两个角度简要说明六十年代初期中国所面临的“那种极端困难的条件”。指出二十四年后邓小平在科技方面提出的重要论断,并分析这一重要论断提出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4 . 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

概况

隋朝

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

唐高宗时期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

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

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八股文定型。

清朝

光绪年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材料三   平遥文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平遥文庙的历代修建扩建,都力求最大限度地达到左右对称。平遥文庙的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掩映相称,内部陈列有大量礼器和祭器,历代对从祀者都有严格的等次排位。其中的“明伦堂”是文庙学宫的主要教学之处,也是施行儒学教育的重要场所,“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意。

——据柳雯《中国文庙文化遗产价值及利用研究》等整理


(1)材料一认为儒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以荀子思想、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作答:①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密切关联。请你简述科举制对儒学和儒生的影响。②请你以平遥古城和平遥文庙为例,简述这些建筑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文化内涵及观念。
5 .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巨幅壁画,描绘世界末日降临时,基督依据善恶标准裁决众人上天堂还是入地狱的场景。绘画体现了其一贯特点,人体几乎是呈现主题的唯一元素。画中人物众多,米开朗基罗不拘泥于宗教情节,一方面以最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现人物自身角色和性格特点,另一方面假上帝之手来表达自己爱憎分明的情感。这幅画
①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艺术成就   ②体现作者对基督教价值标准的质疑
③巧妙将世俗人性与宗教原则相结合   ④折射出社会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否定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 “人之所异于物者,为其有大脑也,故能悟为人道之极。凡有记也,亦求悟也,为其无所记,则无以为悟也。……记赢而悟绌者,蓄积虽多,皆为弃材。惟其顺也,通也,灵也,故专以悟性导人者,其记性亦必随之而增。惟其逆也,塞也,钝也,故专以记性强人者,其悟性亦必随之而减,西国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据此判断,梁启超旨在
A.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教育改革B.强调记性对悟性的重要价值
C.提高人民的觉悟以推翻君主制度D.弱化记性在大脑记忆中的特殊地位
2020-05-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5月教学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顾炎武认为:“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由此可见,顾炎武   
①主张逐级分权 ②强调“经世致用”的价值 ③提出“循天下之公”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据此可知他
①认为理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   ②肯定气比理更根本,气先于理
③强调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④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6-22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临海市、乐清市、新昌县2020届高三选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师夷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寻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2)材料三反映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号?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在提倡多元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2020-06-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学者贺麟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及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之功而使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推进了五四运动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肯定西方思想的优越性B.带有急功近利的主观性
C.有助于重估儒学的价值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