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2017-02-23更新 | 195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这段话意在强调
A.“知行合一”B.“致良知”C.“格物致知”D.“心外无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孟子)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这一发展进程实质上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2017-02-17更新 | 158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的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卢梭所表达的是
A.天赋人权思想
B.自由平等思想
C.人民主权思想
D.人非工具思想
2016-11-27更新 | 223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让一个金属球在一个光滑的斜槽内滚过不同的预定距离,再对每次所用的时间加以比较。时间的测量是由从水桶小孔中流出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的。结果距离之比与时间平方比之间没有明显的不同。”这种科研方法的开创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C.使人们据此原理发现了海王星D.使得实验成为唯一的科学研究途径
7 .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2016-11-27更新 | 256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9 . 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
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瑞典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评价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里的“新的科学思想”是指
A.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B.揭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理论基础D.提出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