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

……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是什么。由此推断他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观点的思想来源。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双百”方针实质上就是在文化演变过程中对优秀文化的选择。面对我国多元的文化有在,唯有让其形成自由竞争之势,才能使文化留其精华。在“双百”方针中,我们既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可以汲取其他文明的各种优势,这样既可以繁荣发展本民族文化,又能在相互交融中推陈出新。毛泽东指出,在“双百”方针的执行中,要讲求“放”。所谓“放”,就是让大家讲意见,容许批评的自由。

——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变研究》

材料二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谋划教育的深层改革和长远发展。虽然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人均经济资源、人均消费总量、人均资源总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赶超世界发达国家需要几代人的努カ,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通过教育培养各级各类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李钟善《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篆发展的行动纲领一一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体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双百”方针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的政策方针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谭嗣同等康派核心人员,从《时务报》开始,直到《湘报》《湘学报》,反复借孔孟之口倡导“人人有自主之权”的民权,不断冲击保守派视作神圣的“三纲五常”,康有为的这种思路,可以称之为“旧瓶装新酒”。

——摘编自孙启河《清末维新派民权思想的本土化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   李侃在《八十年后话“戊戌”》中认为,“戊戌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既不是孔孟之道,也不是黄老之学;既不是宋明理学,更不是训诂考据,而是匆匆忙忙从西方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社会政治学说”。

——摘编自刘友兵、包绍谦《论戊戌维新思潮的思想渊源与形成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旧瓶装新酒”的内涵。这体现了康派人物思想怎样的特点?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学"概念的某些思想内容虽早已有之,但把这些内容升华为“实学"概念,则始于北宋程颐。尔后,宋元明清时期的许多实学家都沿用这一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国的实学思想,从而构成了长达800多年的中国实学思潮。

阶段时间概况
产生与发展从北宋至明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还不完备,还不能够真正把“实体”与“达用”两者结合起来,未形成完整系统的实学思想体系
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乾嘉时期比宋元时期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内容,主要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随着“西学东渐”而在科学领域开创了重实践、重验证、重实测的时代新风
高涨并转型从清代道咸到同光年间这一历史时期的实学思想,主要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时代主题而展开。晚清实学的最大特点,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实学的成分,又大量地吸收了西政与西学,企图以西学之实补中学之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实学”发展历程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逻辑f,表述清晰。)
5 . 法律思想的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迚步的重要推力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圣人之治也,审二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二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乀业成矣。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 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步意义。

材料二:第 554 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开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违法律禁止为限。

第 545 条:除非供公用开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第 1101 条:契约为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戒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戒不作为的债务。

——法国《民法典》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 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发而改发,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发而改发。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收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4)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0-1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是寺院创办了一些“病坊”,收治贫困孤病恶疾之人。唐德宗在长安、洛阳各置“普济病坊”。宋朝时设置有“安济坊”“养济院”等。这些“病坊”的存在,为贫苦无依的病患者提供免费的救助与医疗。唐代在地方设医学博士或医学生,写《本草》《一百集验方》,并掌“州境巡疗”。政府把所撰《广济方》中比较重要的医方,刻录在大木板上,置于乡村的交通要道旁,让百姓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宋代也整理不少医方成书,颁行各州县,如《太平圣惠方》《简要济众方》等。这些验方的宣传,无疑对于提高民众的医学知识,展开医疗自救与预防疾病起了很大作用。古代医者所用药物,大多自采自用,行医卖药。到宋代出现了官办的惠民药局,打破了这一局面。惠民药局经营药物,为贫民治病,并在水旱灾害,疫病流行时,分发药物。由此,它对防疫治病,维护社会安定起相当大的作用。

——据许三春《古代中国乡村社会医疗救助初探》

材料二   凡世界文明之极轨,惟有医学……英人之初变政也,首讲求摄生之道、治病之法……故其民也,筋干强健,志气犹烈,赴国事若私难,蹈锋镝若甘饵,国之勃然,盖有由也。

不求保种之道,则无以存中国。保种之道有二:一曰学以保其心灵,二曰医以保其躯壳。今举四万万人之躯壳,而委诸庸医之手……何其不愚且弱也。

——梁启超《医学善会叙》

材料三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是屠呦呦受《肘后急备方》等中医文献启示,用现代科技从青蒿中提取得到的无色针状晶体,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被誉为“拯救两亿人口的发现”“东方神药”。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宋社会医疗救助的突出特征及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认识。
2020-08-2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伴随着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晨,启蒙哲学家转而从具体的经验和个别的事实入手,用分析的方法,重构人类的知识图景。理性不再是上帝的赐予,而是植根于人自身的一种禀赋和能力,人类不必依靠上帝的指引,完全通过自己的理性,就可以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进而改变世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这可以说是启蒙运动最核心的诉求。

——摘编自【英】约翰·罗伯逊《启蒙运动的再思考》《世界史》

材料二   “启蒙”一词古已有之,通常指幼童发蒙,晚清以降,又衍生出开启民智的近代内涵。晚清知识分子借助白话报纸等媒介,向民众灌输新知形成一股面向下层的启蒙运……现在通行的“启蒙”概念应当是清末从日本输入的。五四时期.《建设》《改造》《少年中国》等杂志上有零星的对欧洲启蒙运动的介绍,但“启蒙”一词远未通行,更不可能成为当时人对新文化运动的界定。北伐之后,现代意义上的“启蒙”概念才开始较为广泛地使用。

——摘编自陈建守《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翻译、书写及挪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诉求,并简析这些诉求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启蒙"概念演变的进程。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主要不同。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仁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1)材料一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守仁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2020-11-0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高新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他在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二   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本原的理学体系。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通过对仁的诠释,朱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仁是天理,彰显了仁之本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条目中的统领作用;不仅理清了仁之内涵,而且为“仁臻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奠定了前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对先秦儒家通过道德践履与天人合一的继承中,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新境界。

——摘编自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表现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董仲舒、朱熹思想的异同,并谈谈从中得到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