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金庸笔下的绝世高手风清扬“无招胜有招”,张三丰更是从“道”中悟出了太极拳的无穷变化。这些高手的招式蕴含着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
2020-05-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2 . 思想理论先导
(1)根据相关联系,将左列与右列配伍。

(2)谈谈你对上述内在联系的认识。
2020-05-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中西文化

材料一   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孔子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在《哲学词典》中曾作诗称颂:“唯理才能益智能,但凭诚信照人心;圣人言论非先觉,彼土人皆奉大成。”并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改编自伏尔泰《论孔子》《风俗论》

材料二 对于“中体西用”观最彻底和最有说服力的批判,是“西学第一人”严复。严复的批判开始集中在对中学的批判上,因为捍卫中学的神圣性是“中体西用”观提出的根本原因。严复对中学的批 判,是运用达尔文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等先进理论对中国文化中的错误和局限性进行剖析,并结合 中西方文化对比来进行的。

——王岗峰《严复对中体西用观的批判》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伏尔泰尊崇孔子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严复批判中学的原因和目的。
(3)概括上述二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2020-05-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 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马克思主义传播B.国民革命开始
C.北洋政府被推翻D.社会矛盾改变
2020-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诸子学说,……衰于西汉中世统一学术之后,此壹时代环境使然。”“西汉中世统一学术”是指
A.黄老之学B.独尊儒术C.程朱理学D.八股取士
6 . 思想潮流的演进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主题

代表人物核心思想或著作成就发源地或中心
A 但丁、达•芬奇等《神曲》《蒙娜丽莎》B
宗教改革C强调“信仰得救”,否认教权神授

德国

D 世纪启蒙思想培根近代唯物主义思想

英国

霍布斯E学说
F政治分权学说
18 世纪启蒙思想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G
孟德斯鸠主张H
I《社会契约论》
J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希望以道德觉悟建成理想社会法国、英国
K马克思、恩格斯 L、《资本论》英国、德国

(2)简述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020-05-14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5月阶段性调研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下图是《汉代讲经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
A.法家学说B.儒家学说C.道家学说D.兵家学说
2020-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20届高三5月阶段性调研历史试题(等级考)
8 . 学习与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1—1930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年)口号
1891—190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01—1910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1—1920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新旧调和”论
1921—1930以俄为师;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891—1900年间,材料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1901—1910年间,哪些阶级提出了材料中的口号?
(2)根据材料中口号的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有哪些特点?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社会“口号”的变化?
2020-05-1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5月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9 . 经济与政治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请将有关欧洲的历史事件依例填入时间轴。

2020-05-1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5月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10 . 思想与统治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以下是东周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政治观点:

甲:“桀和纣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方法:得到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

乙:“礼制、刑法只会使社会更加混乱,应无为而治,恢复‘小国寡民’的社会。”

丙:“人性本恶,无法教化,只有以赏罚才能控制人的行为。君主只要善用法、术、势就能控制全国上下,巩固君权和提升国力。”


回答:
(1)图中的“封建崩溃”和列国的“力求富强”分别是指当时怎样的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二,判断材料中的三个人分别属于哪家思想学派并简述判断理由。
(3)这三家学派的思想,在秦汉时期如何“被国君采纳”以期达成“富国强兵”?
(4)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统治思想出现了一种怎样的趋势,说明了什么?
2020-05-13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5月质量监控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