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体育

古希腊是商业贸易兴盛地区,民风习俗崇尚竞争,以体育竞技为欢乐,以逞强取胜为满足,并且把这种满足的欢乐奉献给奥林匹亚诸神,创造了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希腊人在体育竞赛中制定了平等、公正的规则,凡是在体育场上参加比赛的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以取得优胜,戴上冠军的桂冠,受到城邦的重视。裁判员对于场上比赛的运动员一视同仁,只要你是希腊血统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凡是参加比赛的都按同一规则来对待。竞争意识虽然有鼓舞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优点,但是也有纵容贪得无厌、恃强凶狠的缺陷。

中国早在周朝初年就有射箭、摔跤、御车等体育竞技比赛。到了汉代,还创造了集体的蹴鞠竞赛方式。这些体育竞赛都是以评价一个人的品行为目的,参加者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竞争是君子之争,只要在竞赛中用尽自己的技术,就达到了参加的目的,不太计较比赛的成绩,重要的是在比赛过程中礼仪规范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现。成功与失败之间没有天然的鸿沟,这样的竞争意识使得中国古代体育成为教化民众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崔怀猛《导致古代中西方体育差异性因素分析》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体育所折射出的文化传统。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1-20更新 | 536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广海中学、泉港区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是政治体系中的两个独立系统,二者的发展遵循着各自的内在规律。当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相互协调时,政治体系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当然,二者完全一致的理想状态不存在。然而只要二者的张力保持在一定限度内,良性的政治秩序就能成为现实。当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不一致性超过一定的限度,政治体系则呈现出动荡的局面。旧有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度变革的主张就会随之出现。

——摘编自张迪《政治文化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自行拟定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7-0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仁”的提出,是对“人”的发现……仁的内容虽然丰富,但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三点:克己、爱人、复礼。克己复礼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人,爱人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仁”的完美境界,这两方面互为表里,精神层面与行为礼数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做的,不是去找出事物的本质,而是要发现那个把世界万物安排得如此合理,如此井然有序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善”。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善”就在人的心灵中。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本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蔡元培“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又有人得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结论。

——摘编自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时期,西洋体操首先在新式军队中引进。张之洞曾说:“体操学,关衰旺,人人胜兵其国昌。”其中,1904年公布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对初等、中等和高等学堂体育场地进行了具体规定,清政府还通过《操场规则》对《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场地设施的要求进行落实。民国时期,以健身、娱乐为目的来制定我国体育设施相关政策,1929年颁布的《各县市公共体育场暂行规定》和《国民体育法》以及1932年后各条例的出台,使体育设施按行政层级逐级建立起来。1935年前后体育场地比1934年增加了近一半,1945年行政院核准的《国民体育实施计划》等,均对各省、市、县及乡镇体育场地进行具体规定并要求按年限建成。

——摘编自孙成林《晚清至民国体育设施政策研究》

材料二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就热烈宣传古希腊奥运会。之后,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为复兴奥运会着手进行了各种尝试。19世纪下半叶,英国流行的竞技运动,相较于体操,具有较好的娱乐功能,能有效消除人的紧张状态,在欧洲大陆等地迅速地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出现了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和比赛,一些国际性的单项体育组织陆续诞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认为,人们的误解和偏见导致了战争,设想按照古代奥运会方式和现今条件举办现代奥运会,以促进人们友好相处和世界和平。为此,现代奥运会自1896年创办以来,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语言、性别和种族的限制,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的体育庆典。

——据项立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发展体育的措施,并指出其目标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奥运会创立的历史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体育事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05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质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16世纪画的人体骨骼图,被收录到欧洲一本人体解剖的医学书里,这个人体解剖书被传教士在明末翻译成中文,叫做《人身图说》,用了同样的骨骼图,但又加上了很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这样传统中国的标识,在中国刻板印刷。可是有趣的是,这种人体解剖图,没有在清代的医学界流传,倒是进入画家笔下,清代扬州八怪罗聘的《鬼趣图》里,就用了这个骨骼图来画鬼。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挪用,把科学性的插图变成艺术性的绘画,把人体骨架画成死后的鬼形,掺入了很多阅读者和绘画者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想象,这其中也可以解释出很多东西。

——摘编自葛兆光《从图像看传统中国之“外”与“内”》


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解读合理)
2021-10-10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或问:北都之亡忽焉,其故何也?日:亡之道不一,而建都失算,所以不可救也。……当李贼之围京城也,毅宗(崇祯皇帝)亦欲南下,而孤悬绝北,音尘不贯,一时既不能出,出亦不能必达,故不得已而身殉社稷。……或日:自永乐都燕,历十有四代,岂可以一代之失,遂议始谋之不善乎?日:……有明都燕不过二百年,而英宗狩于土木,武宗困于阳和,景泰初京城受围,嘉靖二十八年受围,四十三年边人阑入,崇祯间京城岁岁戒严。上下精神敞于寇至,日以失天下为事,而礼乐政教犹足观乎?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缴纳粮食等物资),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郡燕之为害也。或日:有王者起,将复何都?日:金陵。……而东南粟帛,灌输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库匮箧(箱柜)也。今夫千金之子,其仓库匮箧必身亲守之,而门庭则以委之仆妾。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仓库匮箧;昔日之都燕,则身守夫门庭矣。曾谓治天下而智不千金之子若与?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根据材料,简析黄宗羲认为明朝建都北京的具体弊端。
2022-05-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历史试题
7 . 中医药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通过长期和疾病作斗争,总结了丰富的经验。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元明清时期,瘟疫流行,温病学得到了长足发展。自近代以来,社会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使中医药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中医药界面临危机四伏的险境。

——摘编自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发展大事件

年份

事件

198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1988年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03

国家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

2015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

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法》

20032019

SARS时期、新冠肺炎突发时期再显中医药神威。

2019

国内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中国医药与改革开放4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医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医药在新中国焕发新生机的原因。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8 .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金陵机器制造局 摄于1872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我在乡间第一次听到陈独秀的名字,也第一次接触到胡适的白话诗。最先是白话代文言而成为雅俗共享的文字媒介,这是胡适首倡而得到陈独秀的有力响应所造成的,即所谓“文学革命”。其次则是陈、胡及其他同辈学人通过《新青年》《新潮》等刊物和北京大的讲堂不断地攻击旧礼教、传播新思想,终于激起了青年学生求新求变的热情。

——摘编自《余英时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片中企业的性质和创办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律文献体现的理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各阶层探索国家出路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在战争中某些统治者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对祀与戎有了新的认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大夫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后半期都创始了。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了独尊地位,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自身也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正统地位也受到挑战,唐中期的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中国思想的演进,正如韩愈、张载所指出,如果儒家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融合为一体,就可以“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这一理论工程,经过韩愈、张载等思想家的运送木石,到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由他们设计建筑,就有了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这是佛教与中土文化以及儒、道的高层次融合。这一融合的完成在宋代,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书院发达。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儒学从汉至唐地位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被认为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孙中山提出“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他就把“创立合众政府”作为目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他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建立,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摘编自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权思想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千卢梭的思想的共同作用。
2021-08-2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