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材料二   属于同一思潮下的各个学派和人物,其有共同的思想倾向性。但一种奔放前进的社会思潮决不仅仅是刻板单调,千篇一律的重复和事仿,而是在共同的倾向性中显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千变万化的风格,彼此影响,互相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

——苗杨《浅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具有时代特色和相当群众基础的社会思潮”的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2 .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丰富多彩、灿烂辉煌,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促进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

年代

科技发明(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

67

38

57%

29

43%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在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商人阶层的崛起投影于中晚明文坛,吸引了众多作家的目光,一个个鲜活的商人形象开始不断涌向文学殿堂,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在明代小说里,作家们塑造了许多传统诗文里没有、以往小说里罕见的令人敬重的商人形象,他们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明代小说家们摒弃轻商贱商的价值标准,坚定地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商人的地位再次得到极大的提升,商人阶层获得了总体性的肯定。

——摘编自周柳燕《论明代小说中的商人形象》

材料三   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下,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有对商人形象的刻画,即使出现商人,也是将其视为贬斥的对象。明代冯梦龙所创作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凌潆初编撰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塑造了众多的商人形象。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商人形象作为晚明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对于当今社会美好品德和人性的弘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程度的教化和劝诫意义。

——摘编自刘畅《“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意义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科技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的变化及时代背景。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4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它导致了凌驾于欧洲世俗权力之上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会的分裂,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在信仰中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恪守“天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宗教宽容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背景,这种新时代背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精神内核。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结出的“世俗之果”。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新的历史条件”。
2022-08-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同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又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开性,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误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151710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算,内身的苦修和禁政,若无内心的忏梅便毫无用处。上帝和他的信徒是一对亲密的伴侣。他们之间不需要任何第三者。电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热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谈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2022-08-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藏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梁启超和孙中山的国家观念]

材料一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因身处异域而对国家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显得极为急迫。他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清算了传统的“国家”观念,区别了“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的“国家”与“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的“国民”这两个概念。梁启超综论世界各国政体类型,认定君主立宪为“最良”:“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日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君主专制政体当然不可取,民主立宪政体因为“竞争太烈”,梁启超也不认同,于是他选择了改良型的君主立宪政体。在阐述国家观念的同时,梁启超还注意到与“国家”相关联的另一个词——民族。1901年,他在《清议报》上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在追溯中国民族历史演变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这一概念。

材料二

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从走上反清革命道路起,他的国家认同就是建立新的美国式的共和制国家。通过革命打造中央政府,揽天下英雄于联邦共和国之政府,这是孙中山选择共和的理由。孙中山在解释“恢复中华”和“建立民国”两项时,表达了新的国家观念——民族的国家以及国民的国家。很多革命党人抱着一民主义(民族主义)的目的投身革命,对“民权”不求甚解。孙中山着重对“民权”作出了解释: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如果不进行政治革命,即使将来民族革命成功,中国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也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能忍受的。民国初建,孙中山对革命时期具有“排满”性质的民族主义做了调整,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国家观的基石是民族国家、主权在民、五权分立。他的国家观对中国的国家制度从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型,对民国的国家建构起了主导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欧阳哲生《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与孙中山国家观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国家观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宣扬的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影响。
2022-07-10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大特点。而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碰撞下,近代中国围绕着时代主题,先进的中国人相继从多个层面积极地回应西方。出于自我救赎的迫切需要,西方思想的接受者们并没有一味地盲从某种思想,而是从现实需要出发,寻求这些思想与中国问题的契合点,要求这些思想能够“有的放矢”“为我所用”,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

——摘编自宋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世思想史背景》


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统计。

类别致学天文历法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致目2225259257788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学家通常采取“见见闻闻”“虚访勤求”“博采众方”“询诸老成”的研究途径,他们的研究方法常常局限于对个别经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极少进行模拟自然过程的人控实验和对经验材料的量化分析,更加之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而缺乏科学技术由经验形态上升到理论形态的动力、需要和条件。所以,重实用和经验的学术传统隶属于经验、工匠层面的东西并非高级智慧的产物,属于创制(即应用)科学。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文历法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政治背景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分析科技在明清时代不能深入发展的原因。
2022-01-2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代,统治者推崇“天命”和“敬德”的观念,所谓“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和旨意,而“敬德”,就是敬天;提倡“以德配天”的观念,故统治者须“敬德”才能获得天命。春秋时代,老子用“道”来代替“上帝”,孔子怀疑鬼神的存在,对于“怪、力、乱、神”等轻易不加言论。不少人把“天”与“民”联系起来,如《左传》中有记载,“民受天地之中而生,所谓命也”“天生民而立之君”“夫民,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等。

——摘编自王玉哲等著《中国断代史系列:先秦史》

材料二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万物之主,“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在他看来,“天之不可不畏敬,犹主上之不可不谨事。不谨事主,其祸来至显;不畏敬天,其殃来至暗,暗者不见其端,若自然也。故曰:堂堂如天,殃言不必立校”。君王能否得到上天降之符瑞,是由天命决定的,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但人君又不能被动等待,唯有德行自备,方能感动于天。汉化,天常降灾祸,求雨水、止雨水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祭祀礼仪。后来,时任江都相的董仲舒还亲自撰写止雨文书,并将“除民所苦”明确写进其中。

——摘编自肖雁《西汉天命神学和儒学的选择及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天命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天命观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022-01-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摘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头20年,是中国资产阶级形成并成为中国社会革命运动主导力量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发展时期。从改良到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作出了种种努力,但终究摆脱不了的命运。

——摘编自胡德坤、宋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精神、担当精神和政治智慧,勇于回答和破解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在理论创新和理论探索上都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独到的创造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摘编自季正聚《在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中砥砺前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导下的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