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同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又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代表的思想肯定人性与人的价值。发展人的开性,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伊拉斯误也反对将人划分为与其他动物等同的科学研究对象。因为在这种科学观的视角下,人和动物一样是试验品。

——摘编自《伊拉斯谟: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知识分子》

材料二   15171031日,马丁.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算,内身的苦修和禁政,若无内心的忏梅便毫无用处。上帝和他的信徒是一对亲密的伴侣。他们之间不需要任何第三者。电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热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伊拉斯谈的思想是怎样体现这一特征的?
(2)概括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2022-08-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藏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梁启超和孙中山的国家观念]

材料一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因身处异域而对国家这一问题的思考就显得极为急迫。他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一文中清算了传统的“国家”观念,区别了“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的“国家”与“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的“国民”这两个概念。梁启超综论世界各国政体类型,认定君主立宪为“最良”:“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日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君主专制政体当然不可取,民主立宪政体因为“竞争太烈”,梁启超也不认同,于是他选择了改良型的君主立宪政体。在阐述国家观念的同时,梁启超还注意到与“国家”相关联的另一个词——民族。1901年,他在《清议报》上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在追溯中国民族历史演变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这一概念。

材料二

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从走上反清革命道路起,他的国家认同就是建立新的美国式的共和制国家。通过革命打造中央政府,揽天下英雄于联邦共和国之政府,这是孙中山选择共和的理由。孙中山在解释“恢复中华”和“建立民国”两项时,表达了新的国家观念——民族的国家以及国民的国家。很多革命党人抱着一民主义(民族主义)的目的投身革命,对“民权”不求甚解。孙中山着重对“民权”作出了解释: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如果不进行政治革命,即使将来民族革命成功,中国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也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能忍受的。民国初建,孙中山对革命时期具有“排满”性质的民族主义做了调整,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国家观的基石是民族国家、主权在民、五权分立。他的国家观对中国的国家制度从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型,对民国的国家建构起了主导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欧阳哲生《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与孙中山国家观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国家观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宣扬的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影响。
2022-07-10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高呼在人类社会里位于中心地位的是人而不是神,人是世界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而不是虚幻的神灵。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又是在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评价空前提高。中世纪以上帝为主审、人类为臣仆的世界结构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当人类意识到有能力改变自身地位的时候,上帝无限崇高的主宰地位自然成了人类最向往的目标,于是人类无限标榜自身,无形中又重塑了一个上帝——人类本身。在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人神是在同一空间共存的,众神不能主宰人的命运,因为众神也在命运之中,不能摆脱命运的掌控。同样希腊人也不会标榜自身的全知全能。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命这是一股改变人们生活轨述的外在力量。通过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安排,让未来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在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中,尤其是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作品表明希腊人对命运有着另外一种理解:希腊人是宿命的,他们承认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材料三   苏格拉底之死存在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选择:苏格拉底被不公正的处死,但他甘愿公正的执行这个判决。苏格拉底的理由表明他对死亡的选择绝不只是对个人尊严的考虑,他更看重的是法律的权威性和他所在的政治共同体得以存在的神圣性,由此可以清晰地透视希腊人文精神中人与其所在政治共同体的关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文主又思想中单纯基于欲望、功利之上的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在自由主义浪潮的冲击下的苍白与脆弱。

——摘编自马晶洋的《论希腊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在差异》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希腊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在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差异产生的社会背景。
2021-08-11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铜,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字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法】孟德斯鸠

通过理想的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东西是主权而不是政府,主权总是在人民这一边,因为人民实际上就是公民的集合体

——【法】卢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经济根源。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的意义。
2022-06-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选考)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于西方,明末清初的中国也有一场思想“启蒙”,这场启蒙的领军人物是黄宗羲。在黄宗羲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与西方启蒙殊途同归的有关“公意”与“议政”“权利”与“权力”的阐释。由于种种原因,启蒙思想在中国止于“思想”未能形成“运动”、普及到社会,但从黄宗羲的论证中,从梁启超的评价中可以体味到其发源于中国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意识、权力制约、地方自治、民主议政等一些具有近代宪政气息的思想因素。

——摘编自马小红《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天主教的反动、专断,君主专制的暴政,赋予启蒙运动以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法国的社会结构,使得启蒙运动的社会政治基础非常广大,参加运动的阶级广泛;人民群众用武器的批判,推动启蒙运动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法国启蒙思想家广泛吸收自然科学成就,继承本国文化传统,扬弃前人的思想遗产,汲取现实斗争中的素材,把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使启蒙运动具有激进的、革命的性质。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启蒙运动在法国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超过同时代其他任何国家。

——摘编自许序雅《试论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中国,法国思想启蒙的不同,并分析不同产生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一一摘编自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如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所孕育的新思想,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话,那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世界进入了大变大调整时期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方位的变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的开启,都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具有必要性。

一一摘编自陈锡喜《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根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成果,并指出其纠正了什么错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淡话的思想精髓,分析“南方谈话”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背景。
7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

——《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

材料二“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故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第六》


(1)依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分析韩非子提出这种主张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中国法的产生过程表明,它是从氏族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的,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社会的一种力量。……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的推行和宗法思想的流行,提供了丰润而厚实的土壤。宗族—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揉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并不排斥法。孔子倡导“礼治”,但也讲“齐之以刑”,“宽猛相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都公布有“法典”,也曾出现过许多执法严明的官吏。但在人们的意识中,法不过是一种作用有限的工具。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宗法社会中,商品经济不发达,专制主义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长期存在,人们的法权观念极为淡薄,法律关系也比较单纯,民事法律关系很不发达,民事纠纷的调整以道德伦理为尚,强调调解;“重德轻刑,重义轻利”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又一特点。

——摘编自游绍尹《试论中国法的产生规律》


(2)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大特点。而在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碰撞下,近代中国围绕着时代主题,先进的中国人相继从多个层面积极地回应西方。出于自我救赎的迫切需要,西方思想的接受者们并没有一味地盲从某种思想,而是从现实需要出发,寻求这些思想与中国问题的契合点,要求这些思想能够“有的放矢”“为我所用”,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

——摘编自宋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世思想史背景》


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9 . 宋代书院的兴盛

材料一 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一些学者往往择深山幽谷,聚徒讲学。佛教寺院的发展,在士子习业山林的风气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寺院缔造精舍,除“以《诗》《礼》而接儒俗”之外,还为习业士子提供衣食。在寺院的大力鼎助下,家境清苦的寒士往往聚寺院读书。山林讲学和习业山林的风气直接促成了宋代书院的形成。宋代学者往往“依山林,即间旷,以讲授”。一旦这种山林讲学活动“延四方人士,肄业者多依焉”,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就开始发展了。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在儒生士大夫的全力推进下,宋代书院蓬勃发展。有人根据各省通志统计,以为宋代书院共有397所,也有人说宋代书院有229所。……立足于书院,宋代儒者展开活跃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如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陆九渊在象山书院讲学。他们的讲学各有侧重和特色,或以明心为言,或训以切己务实;……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演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时,“听者无不感动兴起”,“至有流涕者”。理学的一些重要著作如《朱子语类》、陆九渊“书堂讲义”都是在理学大师的讲学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书院中师生一般都能不慕荣利,专心研究学问,学术研究空气因而特别浓厚。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角度简析宋代书院发展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图所示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中学数学教材。该图反映了
A.“文革”时期我国教育的状况B.新中国成立初期阶级矛盾的尖锐
C.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情景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2022-01-08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