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地主对农民的统治权在法律上被取消了。对于沙皇政权来说,这意味着它赖以统治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基础动摇了。沙皇政权必须寻找一些新的“中间人”来代替贵族地主的角色,以适应改革后社会的需要。于是,沙皇政权决定设立地方自治局。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引起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贵族中逐渐出现一些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所谓自由派贵族。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现民主、立宪。另外,为了“补偿”贵族在改革中的“损失”,给他们创造条件,参与国家事务,地方自治局于是应运而生。地方自治局是地方民选机构,分省和县两级,被授权管理“与每个省、县地方的经济福利和需要有关的事务”,主要是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在俄国近代的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一一摘编自胡黎霞《俄国地方自治局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地方自治局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地方自治局的作用及局限。
2 . 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据此可知他们(  )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
C.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D.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3 . 有学者说,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数百年之下依然凛凛有生气。其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割据军阀, 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富国强兵,克服统治危机
C.实行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经济D.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
5 . 王安石说:“议助役已及一年,须令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体问百姓,然后立法;法成,又当晓谕百姓,无一人有异论,然后著为令。”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注意倾听各方的意见B.依靠各地转运使推行变法措施
C.全力维护百姓的利益D.借鉴了前代和北宋前期的做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断诸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下的官吏必须学会并使用汉语:而北魏之后的汉族政权北齐建立后,“鲜卑语复盛…...谓之国语”,士大夫“知鲜卑语、胡书”成为擢升的重要条件。据此可知,二者均有利于
A.加速民族交融进程B.缓和激化的民族矛盾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D.官吏考选制度合理化
2020-11-01更新 | 494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孝文帝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顺应了历史潮流。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孝文帝改革最重要的影响是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皇权的集中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促进了民族间交融
2020-10-29更新 | 305次组卷 | 20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写就论纲的当时,马丁路德刚经历完痛苦的信仰挣扎。他公布这些陈述的本意仅仅只是作为学术辩论的出发点,即所谓“论纲”而非政治纲领。为的是改良罗马教会而非进行对抗式的改革。由于他的主张符合当时对罗马教会普遍不满的市民阶级和新兴贵族的利益,路德派很快由德意志各邦传播到了欧洲各地。材料揭示出宗教改革
A.使欧洲人放弃了对教会的信仰B.是罗马教会内部的改革
C.具有偶然性和群众性特征D.产生路德教、加尔文教等新教派
9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