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   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货币改革的特点并评价上述改革。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度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垒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四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井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
(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末以来,百姓“唯兵革是闻”,统治者“惟刑罚是用”。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宇文泰接受了苏绰“治民之本,先在治心”的建议,改革诏书中首先就强调“先治心,敦教化”。与此同时,宇文泰又提出“恤狱讼”,要求治狱之官务必“不苛不暴,有疑则从轻,未审不妄罚”。宇文泰用人上有一个明显特色,不论原先属于哪个集团,不论民族、出身,量才而用,一旦任用,以诚相待。西魏还将役龄由十五岁改为十八岁,并规定“丰年不过三旬,中年二旬,下年则一旬。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在革新政治的同时,宇文泰在思想文化领域还进行“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的革新运动以倡导儒学。

——摘编自施光明《宇文泰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泰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宇文泰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范仲淹任大理寺丞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未被采纳。庆历初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意见。范仲淹在杜行、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支持下,于庆历三年(1043年)向仁宗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一是“明黜陟”,改变过去官吏只要无大过失就照例升迁的做法;二是“抑侥幸”,改变恩荫之滥以减少官员数量;三是“精贡举”,改革科举考试制度,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员;四是“择官长”,根据政绩选择地方长官,罢免老病和不称职者;五是“均公田";六是“厚农桑”:七是“修武备”;八是“减徭役”;九是“覃恩信”;十是“重命令”。“新政”推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富弼等人就被迫离开朝廷,已颁布的改革法令也相继被取消。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庆历新政”改革的特点及其被取消的原因。
2022-01-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期,俄国的直接税发生了重要变化,按等级征税的制度被根除。对国库而言最有数果的直我应是企业活动,农民肩上的负有所战轻,但尚表办理全子线的光主农民被强行就范,赎金明显超过了人头税。间接税制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19世纪最后30年间,酒税收入又翻了一番,按收入量而言,关税仅次于酒税,19世纪下半期随着手续费和对外贸易的增加,关税在俄国税收中的作用急剧提高。总之,政府将征税重心放在间接税上成为税收跳跃式增长的基本原因。1861~1900年,俄国间接税收入增加了4.5倍19世纪末,俄国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85%。虽然欧洲其他大国预算收入也以间接税为主,但未像俄国间接税比例如此之高。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20世纪初俄国税制与经济增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俄国税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俄国税制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的沿海及江南等经济富庶之地大都落入了日军之手,再加上口岸被封锁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剧了后方的粮荒,使得粮价昂贵,囤积之风盛行。为了稳定粮价,满足军队和公职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国民政府进行了农业税改革。1941年4月,国民党中央第五届八中全会决议将各省田赋暂归中央接管,并斟酌战时需要,依各地生产交通状况,将田赋之一部或全部征收实物,同时成立财政部田赋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的田赋管理机构。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以及政府与粮户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分歧,难能可贵的是,在中华民族的特殊时期,各方都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使改革得以成功实施。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农业税改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农业税改革的作用。
2021-09-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政府次得在地税上做文章”。明治政府于1873年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年3月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拾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十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古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制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土地改革措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二战后,法西斯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别占领。1948年春,美英法组成了西占区。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经济完全崩溃。占领当局最初实行的是管制经济,在对德实施民主化改革过程中,一方面瓦解法西斯的中央统治经济,一方面支持德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实施的改革。1948年,艾哈德被任命为西占区经济管理局局长。艾哈德采用米勒·阿尔马克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来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1948年6月,改革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进而取消配给,放开价格,推动西占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同时,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以减税为内容的税收改革,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改革期间,德国经济充满了风险与危机,其间,新政府能顺利渡过难关,美援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952年,联邦德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均已超过战前水平,顺利实现了经济复兴计划,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摘蹁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哈德经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艾哈德经济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长时期内,我国采用的是“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这一就业政策被实践检验是与当时国情相符合的。

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毕业分配办法,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了双向选择的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入到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新阶段。之后,国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发展“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摘编自玉彬《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变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