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维新(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据严复《国闻报》发刊词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刊于《时务报》的《变法通议》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他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据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Ⅲ》(人民版)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戊戌维新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维新者的出路在哪里。
2023-1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南北分裂、各地大小军阀互相开战,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统一无望。处于南北要冲的湖南更是苦不堪言,百姓饱受蹂躏,一片焦土。雪上加霜的是,北京政府任命的督湘的督军更是穷凶极恶,先后有汤多铭、傅良佐、张敬尧,一个此一个残暴、贪婪。张敬尧督湘期间,更是恶名昭著,对湖南人民犯下的罪罄竹难书。为了破解当时的时局,湖南人民在左冲右突之中,率先选择了联省自治之路,湖南宣布自治,制定省宪,以自治求统一,希望通过省自治,然后联省自治,最后达到国家统一。湖南具有深厚的政治文化的传统底蕴,"敢为天下先"的湖湘文化孕育了近代一批批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知识分子和民主主义者。西方联邦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清末地方主义势力的兴起及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无不对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在湖南众多士绅通过上层路线要求撤换湘督的同时,湖南的青年学生也组织起来,爆发大规模的学潮,响应驱张运动。1920年夏,以谭延闿为首的湘军在湖南民众的协助之下成功驱逐了张敬尧。913日,谭延闿召集工农商学各工团代表和湖南省各界名流以及新闻记者,举行会议,商讨自治大针,准备制定湖南省宪法。在1921年3月成立了由13名国内外著名学者组成的省制宪委员会,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湖南省宪法草案》。它是一部基于西方宪政思想的法律文本,采用英法式责任内阁制,贯彻权力制衡的政治原则。经过宪法审查和公民投票程序之后,《湖南省宪法》于1922年元月公布于众。1922年是湖南的大选之年,按照宪法规定,从省议会的选举到县议会的选举,从省政府机构人员的选举到县级单位的选举如火如荼展开。

材料三   19268月,随着唐生智废除《湖南省宪法》,湖南联省自治运动宣告结束。它将宪政、共和、联邦主义制度进行了整合,为医治中国专制极权主义提供了药方。湖南联省自治运动作为人民探索地方民主政治的努力,虽然最后没有取得成功,但却为中国打开了民主政治能够实现的曙光之窗,并埋下了自由的种子。

——以上材料摘编自梁晶《民国时期湖南联省自治运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湖南省在20世纪20年代率先选择了联省自治之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湖南联省自治运动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对该运动加以简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据《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时期文献主要内容
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1937年8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减租减怠,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7年10月《中国十地法大纲》“废除一切鲍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够人口统—平均分配.....”

——据减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

材料三 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细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

——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的土地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的共同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2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并最终实现国富兵强,这体现了他“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该变法的积极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但此次变法对法律过度的依赖,比如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却也撕裂了人伦亲情;“轻罪重刑”使司法行为恐怖化;“不赦不宥”使“犯罪分子”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

——摘编自许鸿基《商鞅变法的法治思想与借鉴意义》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要求:至少答出四点)
(2)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原来“属籍”的标准是以与君之血缘而定,今则无军功便攀不上半点关系。这是对王族宗室制度的重大改革。它既可以切除一切旧宗法世袭传统势力之家存在的根子,又可抑制新的宗族集团的发生,使庶民个体小家庭有机会崛起。商鞅还实行了“编户齐民”制,每一个小家庭在国家版籍上单独著册立户,直接与政府发生联系,家庭成员普遍取得“公民”身份。商鞅在编户齐民中实行邻伍、邻里互保制,重横向的邻伍、邻里关系,而不重纵向的血缘关系,非血缘的社会关系超过族内关系。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军功爵制推行所取得的成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编户齐民制度推行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英国的工业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英国君主赋予了外国熟练工匠特许经营权,鼓励他们定居英国。1624年,英国议会颁发了《垄断法》,正式确立了近代意义的专利法律制度。《垄断法》宣告了以往国王授予的专利权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该法令颁布后,英国专利授权量有了明显的上升。

——摘编自【德】布鲁诺·范·波特斯伯格等《欧洲专利制度经济学:创新与竞争的知识产权政策》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推行知识产权保护大事记。

1885日本专利所所长高桥是清借鉴欧美经验,主持修订了《专卖特许条例》,对专利的种类、专利的保护期、专利的损害赔偿等做出界定。
1899此前西方要求日本加入旨在明确专利国界、防范国际假冒侵权的《巴黎公约》。日本并未马上答应,反以加入《巴黎公约》为砝码,促成了与西方各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修约成功后于1899年正式加入《巴黎公约》。
1905因外国人专利申请量剧增,且技术含量较高,日本在借鉴德国的基础上,制定了《实用新型法》,不惜重金引进专利,然后改造创新,产生了大量契合日常生活的实用型发明,助力日本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陈昌柏《知识产权经济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垄断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并简析日本重视专利立法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专利立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看法。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2020-07-08更新 | 6782次组卷 | 43卷引用:湖南省慈利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者,十一之税也。调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

——郑樵《通志·货一》

材料二 ……臣查直隶通属地粮共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两有奇,丁银共四十二万零八百两有奇,统为核算,将此四十二万零八百两之丁银,均摊于二百零三万四千七百余两地粮之内,仍照上中下三则之田,各计其纳粮轻重之数,而分摊其丁银,永无偏累之患。”

——《朱批谕旨·直隶巡抚李维钧奏》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税收制度各有何特点?
(2)由材料一到材料二,税收制度的变革有何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