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5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春秋以来的夷夏大防观念逐渐为新的民族观所取代,其中包括诸夏一体、华夷五方共天下、黄帝为华夷各族的共祖。这主要得益于(     
A.郡县制度的出现和发展B.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汉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代,出现了以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权力极大的首辅,阁臣也常被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     
A.只是内侍机构B.没有实际的权力C.依靠宦官行事D.深得皇帝的信任
3 . 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实行“告缉”,鼓励民间相互告发,规定将所没收违法商人资产的一半奖励给告发者。这种做法(     
A.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B.开启了抑商思想先河
C.打击了私营工商业者D.限制了对外贸易发展
4 . 下表是北宋前期宰相任职情况表。这说明宋代(       
A.皇帝与宰相共治天下B.冗官的弊端
C.官僚政治体系日益完善D.加强了皇权
2023-11-13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代建国初期因袭唐代宰相独立判事使用堂帖的旧制,后宋太祖因“赵韩王在中书,权任颇重,故当时以谓堂帖势力重于敕命,寻有诏禁止”。宋太祖这一措施(  )
A.缓和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B.降低了朝廷的权威
C.导致中枢权力争夺的激烈D.削弱了宰相的权力
2023-10-24更新 | 59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清初,皇帝的谕旨一般由内阁草拟,经内阁发六科抄出发送,其内容是公开的,称“明发上谕’’。自雍正帝开始,皇帝谕旨均由军机大臣拟定文书传递,不经由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寄出,称为“廷寄”。这一调整旨在(     
A.提高中央决策效率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防止泄露军政机密D.精简政府行政人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书记载,汉初出现“极权丞相”现象,皇帝见丞相时,要为之起立行礼,而且“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病,从西门进入。”为改变此局面,汉武帝(     
A.设立中外朝制度B.颁布推恩令
C.实行三公九卿制D.推行刺史制
2023-10-16更新 | 324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有关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文明的政治体制于西周初见成效……但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为“天下政局的两端”。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周秦之间为华夏文明的一大变局,随着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三   秦汉帝国的建立,是华夏文明之一大变,实现了政治大一统,也推动了族群整合。“国人”本指西周时期列国统治氏族,后扩展为一国民众。泰并天下后,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整合“诸夏”,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手段过于强硬,最终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直到汉武帝出现,其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前面皇帝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侵扰问题,致使汉朝民众民族情绪高涨,自我认同得到质的飞跃,从此汉朝国民不再以原先七国属地自称,真正意义上完全以大一统的国名为自我身份认同,凡玉下汉翅国七少所在,皆为大汉臣民。从此汉族就成为了华夏族的代称。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简析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转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民”的历史意义。
9 .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御史监郡制度被废除。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重新划分监察州部,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同时,刺史不再只是秋分时到州部,而是在州部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起初,刺史受丞相司直(丞相属下)的节制,后改为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汉代这些举措(     
A.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B.削弱了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
C.巩固了封建大一统政治局面D.体现了中枢决策权力的制衡
10 . 宋朝设立二府三司,对国家大事共同决策。议事时,由主事官首议,政事堂(中书门下合署办公)合议,后由皇帝裁决,最后交由有司执行。谏院(言官机构)全程记录。如果皇帝直接发号施令,谏院抗议。结果是,有司以各种理由拖延,皇帝命令没有有效贯彻甚至不了了之。这说明当时(  )
A.选官用官制度不完善B.中枢机构的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D.国家制度对专制皇权有约束力
2023-09-07更新 | 966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平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