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影响


——摘编自李令福《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规律及其启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图片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选一个城市说明其作为都城的原因;也可就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进行论证:或者简析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外向扩展之间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1-08-10更新 | 34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大弯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初步建立。汉朝在中央设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以察举官吏违法为职责。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隶属于御史台,负责监察郡县。

唐朝的监察制度,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监察体制。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元代有完善的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承唐制,地方上独创行御史台。明朝监察制度最为完备,把所有官员都置于严密监控之下。清朝的监察制度大体沿袭明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察体系。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措施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控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解释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常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尊重并更多的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

——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
2021-03-29更新 | 1213次组卷 | 2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表明,适度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当它与封建君主制结合在一起,不得不以君主制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时,其作用和意义也是历史性的。中央集权一旦与君主制度结合在一起,哪怕是往前走一小步,也极易造成君主权力的过度扩张,形成君主专制。但就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在思想上更不主张极端君主专制。真正的历史学家总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双重制高点,对复杂的历史因素采取分而析之的态度,并且因应时势变化而损益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不是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摘编自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下表是南宋书院和进士数量分省统计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省份书院数进士数书院百分比进士百分比
安徽146954.41643.7410
江苏1823065.678212.412
浙江60390018.92720.992
江西101369731.86119.899
福建48452515.14224.356
湖北4331.26180.1776
湖南294419.14832.3738
广东202696.30911.4479
广西71872.20821.0066
贵州100.31550
四川1525254.731913.591
总计31718578100100

——摘编自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表格中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且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高度集中统一,形成一个超稳定系统,这个系统中三个子系统相互作用,一方面造成社会的周期性振荡,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振荡使社会回到原有的稳定状态。这个系统既保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不变和长期延续,同时也具有保守的特征,不利于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中国封建社会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从史出,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04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子系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是居高临下的,不仅居第一位,而且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经济是大国政治的经济,即着眼于大国专制集权体制的经济,私人经济没有独立的地位,因而也未能产生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文化是高度政治伦理化的文化,着眼于大国专制一统为主旨的意识形态整合的功能,异端思想和形式化的思辨不是没有,而总却被遮蔽,了无光彩。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被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为转移。这种社会生态性的高度倾斜,造成不了什么别的力量去制衡、约束政治系统,成为中国难以走出“中世纪”的症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天子“象天立宫”,紫禁城被誉为地上天宫。

紫禁城宫殿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实行对国家的统治。在600年的传承中,其将“天人之际”“礼乐复合”的中国文化思想一以贯之地发扬光大,既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融合,亦有西学东渐的文化特质,是“有容乃大”文化情怀的实物例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展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故宫六百年”展览设计其中一个展厅的主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从展览内容、依据、意义等方面予以说明。(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关羽形象
三国到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及应扫荡无疑。”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连续,中国人在整个历史上享有同一种族和统一文化。与文化同一性一样重要的是,各时期都存在着深入的政治上的统一。这种统一在很力程度上起因于中国文明——唯一在任何时候都未产生过祭祀阶级的文明——独特的现世主义……因而,存在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中的教士与俗人之间、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巨大分裂,在中国是不存在的。中国人的经典都强调人在社会中的生活,尤其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君臣之间的关系。这种对现世的强烈偏好为政治组织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一个坚固的、根本的基础。而这一基础又由于中国人在这些世纪里实行一种独特的制度——在全国竞争性考试的基础上选任文官——而得到进一步加强。与这类似的情况在西方或其他任何地方过了2000年才出现。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