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此处的第一次“革命”是指 (          )
A.“家天下” 制度开始B.周朝建立C.宗法制度形成D.中央集权制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
C.考试内容规范合理
D.制度具有公正合理性
3 . 中国古代视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朱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郑贵妃生皇三子朱常洵,神宗企图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最终神宗被迫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
A.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
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
C.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
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
2018-11-19更新 | 247次组卷 | 2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都匀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作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这主要得益于
A.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B.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C.宋明理学迅猛发展
D.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大宗
B.召公奭享有燕国所有的物产
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人口
D.召公奭无需向周王提供军赋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创立了
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每年高考后,一个省一个分数线和“本地化”特色高考录取制度总会成为吐槽主题。其实这种类似按“分地而取”的原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之后,那时由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拉大,导致科举结果南北中试者人数失衡。为此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开始实行“南北卷”,南北分开录取。南北卷的做法
A.体现了科举制的客观公正性
B.典型体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专制性
C.维护北方衰落士族的地位
D.其合理性在于能促进民族融合和维护国家统一
2018-09-26更新 | 966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九八五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顺帝之前选拔官员多靠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宋朝“二府三司”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二府三司”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
B.“二府三司”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有效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
C.“二府三司”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二府三司”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造,有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