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卿大夫、王之近臣在前王死后,由新王重新任命其继续担任旧职的记载,如《师虎簋》铭文说“命汝更(续)乃祖考”,《善鼎》说“今余惟肇申先王命”等。这一做法
A.体现了政治体制的不断创新
B.表明世袭制与分封制有矛盾
C.揭示了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尊崇地位
D.说明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2 . 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B.表明唐朝经济空前繁荣
C.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D.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3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1-11-02更新 | 964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一820年在位)整顷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落”的李吉甫等人为串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渐西镇(今苏南、渐西地区),取得胜利,制据多年的魏博镇(今翼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昊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海镇被分割截减,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国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绪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后出现“藩镇跋扈割据”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唐亮宗能够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代近80%的进士出身于非进士家族,其中43.31%的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皆为平民的家庭。清代仍有32%进士出自平民。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
A.降低了基层官员的地位B.选拔人才注重基层经验
C.考试选拔程序严谨公正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1-10-16更新 | 513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片,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本质含义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2021-10-16更新 | 566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皇帝仁宗指出: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明朝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
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
C.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的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
2021-09-26更新 | 1142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
2021-09-23更新 | 484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5届四川宜宾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01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国统一六国以前,主要采用军功入仕制,并辅以客卿入仕和由吏入仕(客卿:外来人才;吏官府里面的底层办事人员)。秦统一后,由吏入仕成为秦人入仕的主要通道。此变化
A.体现了统治者治国思想的改变B.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C.顺应了巩固政权对人才的需求D.说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成熟
2021-09-09更新 | 809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棠湖学校2022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朝有十个行中书省,并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腹里”和“理藩院”
B.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枢密院
C.行省官员不得调动军队,但能更改赋税
D.中央以监察机构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